如果哪天你要恋爱了,除非这个男人,可以让你比单身时过得更好,不然何必为了那个人放弃单身。
现代女性的情感状况:
结婚了的,是丧偶式婚姻,没结婚的,是丧偶式爱情。
或许“丧偶式”,只是悲惨爱情的冰山一角吧。
所以,什么是“丧偶式”?
就是两个人在一起,比你单身还孤独。
高晓松写给她女儿过一句话r>
“愿你一生温暖纯良,不舍爱与自由。”
之前确实有人问我,说你和另一个他在一块之后,他要占有你一天的时间自由,那么你会给他吗?
我说,不给,如果爱情和自由只能要我选一个,那我选择自由,既然他不能给我自由,有怎会乞求他用我的自由来换回的爱情呢。
何以自由
第一,清醒的自知;第二,勇敢的选择;第三;坦然的无悔的担当。
你选择,你承担,安心,是自由的内涵。
心安处即故乡。
前几天看文章看到了结婚,有一次有人这样对我说说,你毕业之后那个和你恋爱的人,没车没房你是否会接受”
回答的是我会接受,因为一样的年龄,自己做不到,何必要求别人。
她说你最后因为什么而选择结婚
我想bsp;会因为真挚的爱而结婚!
爱情是位于高处的,我们必须把物质条件铺得足够厚,才有机会去够得上那份美好。
我们这么努力,不只是为了配的上自己向往的爱情,更为了可以只嫁给爱情。
以前听说过一个“事实”:女孩子是没有爱情的,谁对她好她就跟谁走。
不得不承认,有段时间我对此深信不疑。
因为那个时候的我认为,爱情是选择之后的结果,选择王子,那爱情便是城堡,选择浪人,那爱情便是田野。
后来我理解了,爱情是种本能,它是无所谓王子或者浪人的。
我特别喜欢朱亚文,有一次他和她女儿的对话挺喜欢的。
内容是儿稚语童言,问他是妈妈的什么?”
朱亚文说是妈妈的王子。”
他女儿就兴奋的期待,也想去找自己的王子。
他对女儿这样说r>
“不要去找王子,要等王子来找你。
不然可能会在找王子的过程中,错过了来找你的王子。”
这也是朱亚文对爱情观的体现。
漫无目的主动,重要的就不是那个人,而是恋爱这件事了。
掺杂强烈的目的感,难免本末倒置,所以才会有将就,有后悔。
爱是顺其自然。你刚拿起手机打开相机,他刚好出现在相框里,这就够了。
前两天问一个女孩子,喜欢一个人要去追吗
她说现在都没有男孩子追女孩,都是看感觉,感觉对了就处,不对就不处。我也很无奈,其实不是不追而是根本追不到。
然而我在想,爱情有时候不是一再的付出了就会有回报了,不能盲目的去讨好,也要学会讲究方法,我觉得,日久见人心。
最近浏览过一篇文章,其中呢下面的评论是这样的r>
这是那个女生的独白“我对一个大我6岁的男生,付出了很多爱和关心,金钱,物质,很多。我以为我能感动他,以为他的性格只要我努力温暖能有结果,直到最近我才知道,原来他只是对我冷漠,偶尔的感情也只是感动与寂寞而已。可能我还会难过,但会试着放弃了。”
作者回答是这样的道,你可以主动选择他,也可以主动不要他。这一切,都是在于你的喜欢,选择权在你。遵从本心,如果你觉得值得,你就继续。
然而我在下面评论道你觉得这样太累太不真实,那你就要问问自己继续下去的意义是什么。
我在想,女孩,我希望你主动,是因为你真的明白和懂得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而不是看周围的人谈恋爱了,才去做这样的举动,这才是自降身价。
合适比爱重要,懂你比疼你重要。
冬天亦冷,有深情的文章才能有暖流温暖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