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明歌想做的事情,不单单是夺回程承手里的权力,还想让启明重新焕发生机,成长为上辈子能够占据市场龙头位置的下一个蓓蕾集团。
这是我做的一个市场调查。之前启明的主要消费群体为30岁以上的女性,但近几年因为国人消费水平的增高,以及海外品牌的涌入,主要消费群体开始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所以我建议,大力开拓年轻人的市场。
现如今,年轻一代的群体中开始流行一种盲盒的玩具,本质是一个塑料小人加上外包装,但因为其购买时的不确定性,以及时不时出现的隐藏款,因此受到年轻一代的追捧。
由于这批消费者里,有很大一部分是女性,所以如果能利用盲盒的名气,把启明这个招牌打出去,之后势必也能收到一批回购的消费者。
当年程明歌就是凭借着一套盲盒,以及她出神入化的改娃技术吸引了一大批娃圈同好,这才赚到了她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如果重来一回,程明歌自然是不会放过这个绝佳的机会。
彼时国内的盲盒市场才刚刚萌芽,如果启明能够迅速抢占市场,不仅能够先发制人,更能借此打开一个全新的市场,进而完成一次产业的升级,让这个已经迟暮的企业重新焕发生机。
只是程明歌这个提议,意料之中地得到了程承和程丰初父子的反对。
明歌,我理解你们年轻人想追求新鲜事物的心思,可不说你这个项目赚不赚钱,光是前期投入就是一大笔钱,这种小东西要做的话,开模、喷印,几道工序下来,人工费、生产线都是一笔大支出。
程承不愧是老狐狸,虽然话里话外多少有些埋怨程明歌经验不足、胡乱出主意的意思,但是一番话说下来倒是十分合情合理,惹得在座的其他人听完之后也是赞同地点了点头。
大伯,你说的是,程明歌早就料到程承会反对,所以一早就想好了对策,所以我之前才去请教了工厂的几位老师傅,询问关于这些盲盒的制作工艺,还有开模成本。
程明歌之前去工厂的那几次,可不是光顾着跟程丰旭吵架来着,她分明是借着跟程丰旭吵架的事情,暗度陈仓地找了余玲相熟的老师傅,让他帮忙打样。等到这一切事情都办得差不多了,她才把成果拿出来,可不是程承想的那样,一时儿戏。
盲盒的生产可以直接沿用之前生产树脂玩具的生产线,至于开模的部分,我记得这条生产线停了之后,库房里还剩下不少材料,正好能用上。
程明歌一早就打算好了,生产盲盒的材料和生产线都是现成的,工厂的师傅也会打样和开模,再加上那条生产线停了好几年才,仓库里正好堆着一些材料,现在她提出这个设想,正好能用上这些东西。
明歌,你说的那个什么盲盒,一听就不靠谱。之前就是因为新国标的问题,树脂玩具那条生产线才关掉的,现在你再开起来,这人工、耗材都是一大笔,再说了,你又只谈设想,不给一个成功案例,这要我说,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程承看着站在台上一脸懵懂的程明歌,不由地在心底嗤笑了一声。一个小丫头片子,就算再聪明,难道还能聪明过他不成?竟然还有胆子撺掇孙松把他儿子开除,还真是翅膀硬了,以为自己是启明未来的继承人不成?
吴总,您觉得我这个提案如何?
程明歌跟程承打太极打得差不多了,这才问起坐在一旁许久未发言的吴浩。
这个吴浩是当初一起跟程明歌父亲程闯创办启明的人,如今是销售部的老大,手段和人脉都十分强大,要是他能拍板,那么程明歌想办的事情就不离十了。
有些冒险,但有试水的空间。
吴浩实倒不是真为了站队而是非不分。老实说,程明歌提出的这个提案的确不错,只是就跟程承说的那样,风险太大,一旦赔了,那砸进去的就是启明半年的利润。要是真让程明歌这么办,恐怕董事会那边也不会同意。
孙总,您觉得呢?
不失为是一条好路子。
孙松比吴浩要小上几岁,对于新兴事物的接受程度比较高。虽然他也认为程明歌这个提案有些不靠谱,但碍于之前跟程明歌约定的承诺,他现在也只能选择站在程明歌这边。毕竟,从他把程丰旭开除的那一刻,他就不可能再跟程承维持表面的和平了。
程经理,您觉得呢?
程明歌问了一圈,最后的点落在程丰初这里。
我觉得不可行。
程丰初接受到父亲的眼神示意,说话自然是更加硬气。
为什么呢?
程明歌慢悠悠地,似乎一点都不在意程丰初的反对,倒是让程丰初有种一拳打在棉花里的错觉。
就像程总刚刚说的那样,国内并没有成功的案例,这种盲盒的营销方式又十分不明,哪怕是做出来了,恐怕营销方式都得摸上几个月,别到时候费时又费力,结果什么便宜都没捞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