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1章 赌诗会5

左治世自然是没有法子说出苏三接得不好的话,只能再问道:宁远兄不妨把无名氏先生的这两首诗词,俱念出来以资佐证。若是众人都认为这诗词好,那宁远兄这接题,便算是过的。

好啊!苏三呵呵一笑,把扇子一收,一边漫想一边道:这头一句,是琵琶行这首诗里的句子。众学友且请听来。乌江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念到此处,苏三轻轻一停,示意众人听仔细了,才道: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因要完整地把诗给咏出来,苏三便只一个劲地往下咏着: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苏三不紧不慢,缓缓诵来,如此长诗,早震得众人是目瞪口呆

不知此诗当不当得上佳这作?宁远用的对也不对?

左治世一听苏三不仅把许伟的出题给破了,而且一首这么长的诗,给许伟倒翻了回去。不由有些苦笑,看来之前大家的都失算了,只怕这苏宁远,今天是存着心,要把金陵这帮人给收拾了。

估且不论这无名氏是谁!就单说这诗,那也是绝妙的好诗。朗朗上口不说,有情有节,还有那么多上佳名句,简直是不可多得的。而这样的好诗,满座居然没有一人知道出处,这便是显出了苏宁远的高明之处

左治世在苦笑之余也不禁冒出一个疑问,这诗,真就是无名氏的诗作?抑或是宁远的旧作?

不得而知。

武陵这边见苏三一上来,便出了这么大一个风头,俱都叫起好来,一帮外乡的书生们也一齐叫道:好,这么好的诗,就算是新作,那也可以取用的过,这诗算过。

许伟脸上稍红了红,却对左治世道:词的出处,还没说呢?

左治世便对苏三道:宁远兄,您要不先喝口水,再把那首词的出处说一说?

对着左治世笑了笑,却不去喝水,而是又用扇子点了点许伟,竟然也是针锋相对而去的。笑诵道:无言独上西楼!

这西楼与许伟的那城西楼,倒有雷同之处。好像苏三就是奔着那城西楼去了似的。苏三因对着许伟笑了笑,才用扇子一下一下轻轻地打着自己的手心,每打一下,便蹦出一句:月如钩,寂莫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说到这里停了停,看向众人道: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好武陵这边是一个劲的叫好。

赵普在楼下人堆里听着,也不禁笑道:这后头一首,倒是苏三的词风,只怕是他现做的!

秦公公忙接着赵普的口风道:不可能吧。这么多人,这样的情势,他能如此从容不迫地作诗?

哈哈,你是不知道,朕我听说这个苏大才子,三首绝佳好诗,都是一气呵成的。若不是今个儿这第一首诗太长了,我一准也以为是他现做的。不过就算不是,也差不远了,说不准就是他的旧作。

爷的意思是,那个无名氏是假的。

嗬嗬。听他瞎说,怎么可能是真的?无名氏?显然就是他想藏头露尾,才有意说的。真有这么个无名氏,还做了七八千首诗!还都是这样的诗词!你用脚趾头想都知道,那无名氏会名声不显?苏三小儿,只好骗骗这些书生罢了。我看这谎,只是这帮书生也是不信的

许伟的脸上不是一点两点的难看了。

他可不是傻子,从苏三这词的第一句,他便听出了苏三那种刻在骨子里挑衅。他用了独上城西楼,苏三转脸就来了一句:独上西楼!这不仅是挑衅,而且还是蔑视。

心中生着闷气,却不好在这种场合上发作什么,便把头一别,不去看一脸微笑的苏三

苏三这接题就算是过了,紧接下来第二轮,也还照旧是何采臣出题。武陵这边还只是循着五言七言的律诗路子走,金陵那边的出题也没有许伟这么怪。

一路比下来,虽然大家或多或少有些争议,但都勉勉强强过了关,又轮到许伟这里,许伟又冒出一个长短句。

相见稀,相忆久,自此改名为折柳;

苏三直接就回了过去:天苍苍,野茫茫,一树梨花压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