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七国八制”下的商机(下)
那些偏远地区、山区农村没有那么大的话务量,自然对交换机的要求没那么高。像鹏信这样的小企业想要在国外通讯巨头与国内大厂之间夹缝求生,就必须走出去。
乍听到顾蛮生的这个想法,朱旸一百个不乐意,一万个不支持。他们起初是没有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顾蛮生真的问贝时远借来了二十万,再用它去盘活一家随时可能倒闭的厂就实在不怎么高明。他说:“有这钱干什么不好?为什么偏盯着这家快要倒闭的厂?”
顾蛮生跟朱旸推心置腹:“我打听过了,鹏信原来也是靠代理的香港某小型程控交换机发的家,起初赚得盆满钵满,所以他就自己找了批人单干,把代理销售模式转变为品牌销售模式,可惜这一步迈得太大,一下就垮了。这些交换机卖不出去就跟废铜烂铁没两样,还有这么些人手等着他养活,他女儿都摆摊贴补家里了,他肯定比我们急。这是我们的机会。”
“可深圳遍地是机会,曲颂宁都说这厂可能盘不活,咱们这二十万多半是要打水漂——”
“呸,童言无忌。”顾蛮生不乐意地打断对方,“他的话又不是圣旨,你少触我霉头。”
朱旸不觉得顾蛮生的主意可行,另有自己的盘算,“我听人说,从香港那边找人带货到深圳来卖,做大了能销往全国各地,一个月挣辆小汽车都是少的。”
“你听谁说的?”
“那天街上碰见宏康的人了,他说他不干了,打算去香港带货。”
“你打算卖什么货?”顾蛮生微微一眯眼睛。
“卖盗版碟啊。”朱旸还记得承办校园电影院的时候,顾蛮生问小广东拿碟片,他依稀听对方提过一句,盗版vcd一盘批发来的成本一两块,卖出去八块十块还供不应求,利润比毒|品厚,风险还比毒|品小,简直是个一本万利的好买卖。
97年香港就要回归了,深圳又离香港近,占尽了天时地利,但顾蛮生冷着脸道:“你这是走|私。”
朱旸想了想,又对顾蛮生说:“或者倒卖佛牌,我发现咱们国家越靠南边的人越信这个,佛牌成本就更低了,包装一下,一块能卖成千上万。”
“你这是售假。”顾蛮生抬手兜了朱旸一脑瓢,“你哥把你交给我,不是让你发达两年就去吃牢饭的。”
朱旸揉揉后脑勺,心理颇不平衡,顾蛮生自己土匪一般,什么挑战规则、为非作歹的事情都要掺和一脚,换别人倒不行了。但朱旸不敢争,他还是缺一颗“富贵险中求”这样的胆子,只能忿忿闷闷地不说话了。
顾蛮生倒不是没作奸犯科的胆子,只是他就乐在跟舒坦日子唱反调,卖盗版、倒佛牌这些生意到底没大出息。两天之后,心意已决的顾蛮生就收拾一新,杀上了鹏信公司的大门。他用从贝时远那儿借来的钱先给自己置办了一身行头,西装,领带,公文包,还有一副平光的金丝框眼镜,又让朱旸充当助理,反正摆足了一副用以唬人的“顾总”的派头。
杨景才起初还当顾蛮生是个有经验的销售业务员,聊深了才发现这人想要更多。顾蛮生侃侃而谈,拿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那套兵家理论,唬得对方一愣一愣。尽管兜里分文没有,他仍敢夸下海口,拿出当年对付王传富的那套——四个字,照付不议。这对于一家濒死的小民企而言,不亚于久旱甘霖。
杨景才本人搞技术出身,其实对经商之道一窍不通,确实感到支撑不下去了,半辈子积蓄即将化为乌有。他当然觉得眼前这俊俏小伙儿的提议很有吸引力,自己产多少他包销多少,也只占四成股份。
谈话很顺利,虽没当场签下合同,至少看着很有希望。顾蛮生起身,昂首挺胸、装模作样地往门外走,正使眼色让朱旸替他拉门,忽地门外闯进来一个姑娘,冒冒失失,一下就撞进了他的怀里。
“谁啊!不长眼!”
对方骂他一句搡他一把,抬起头,一张似曾相识的娇艳面孔出现在眼前,顾蛮生惊得两眼一亮:“是你?”
姑娘也认出了顾蛮生,张口就来:“你不是那天派出所里那个流氓么?”
“什么流氓,”杨景才轻轻呵斥女儿,“这是展灵的顾总。”
姑娘叫杨柳,杨景才的独生女,平日里行事风雷火炮须眉不让,比杨景才还像家里的顶梁柱。顾蛮生那天在派出所里心猿意马,哪知道杨柳也偷偷关注着他,将他那点窘迫境况听得一清二楚。所以父女俩一合计,顾蛮生那些夸夸其谈一下就被拆穿了。
面对面,杨柳上上下下细细推敲了一番顾蛮生,冷笑道:“你今天瞧着还挺人模狗样儿,那天在派出所,我怎么听说你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了,带着俩跟班要去睡桥洞了?”
顾蛮生脱去西装,摘下眼镜,把一直好好敛在脸上的精英气息收了收,露出一副惯常的、讨嫌的痞相:“可不是么,在桥洞里睡了两宿,突然就发达了。”
“骗子!还没倒闭呢,轮不到你这骗子来捞油水!”杨柳竖着黑浓的两道眉,瞪着圆杏似的一双眼,艳丽红唇吐出一连串的“滚”。顾蛮生还死皮赖脸不肯走,结果被对方拿起笤帚,追着打了出去。
这下连互相考察都不用了,展灵是家空壳子公司,顾蛮生所谓的“照付不议”基本就是扯淡,他能借来第一笔钱,却不一定能持续注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