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你是我今生最美的修行 第十八章,刀剑无眼,拳脚相加

次日清晨。

颜宝钗要走了,当她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少年呆滞当场,满脑子只有‘突兀’二字,江南这座小镇有太多事情与她不沾边,这位北唐皇朝的长公主来到镇子似乎只是为了看风景,对此李当归没有说半句话,少年答应与她一起走,自然不会食言。

颜宝钗说万仙大会迫在眉睫,她不想晚去一步,大会上都是东胜神洲的高人,只想要一枝独秀,替北唐皇朝验明正身,让其他修士提起北唐的时候不会冠以“世俗”二字。

桃子坞那丫头也说了很多话,想着镇子上那些外乡人也走了不少,一些大户人家慢慢搬离,文庙修建之后就是教书半甲子的刘先生也要离开,所以李当归答应了她,说起来江南到底不是他的家乡,心中留念不多,便是仔细问过颜宝钗临走之前需要准备些什么,然后把大概时间弄清楚。

来自北唐的天潢贵胄,定了一个良辰吉日,那便是文庙竣工的时候,也就是随着刘先生一起离开镇子,只不过道不同,先生回山崖往南,他们去天都向北。

年轻道士太甲真人往南田巷转了一圈之后就离开了小镇,他去溪水对岸的山神庙烧了一炷香,没有任何的神人大礼,就像十二岁一样,给人的感觉便是山神经不起他一拜,然后如同前面两次一样来的莫名其妙,走的悄无声息,百姓们还是一如既往不记得有个道士曾经来过这里。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由一个神圣威严的大剑仙沦为“闺中女子”的浥轻尘终于踏出了房间,第一次走出酒楼就是去往了山神庙,自从那一声莫名激起的剑鸣之后,外乡人们三天两头往溪水边走,只是关于那座廊桥,正如同十二岁所说不是他们的哪怕跑断了腿也得不到。

他自然不会是因为那把剑而去,一个“顶天立地”的大剑仙,自身佩剑便是不二法宝,怎么也不可能为了一把虚无缥缈的剑奔波忙碌。

也不愧是大剑仙,一个小小的消息传出就让那些外乡人束手束脚,

幸运的是皇天不负有心人,有着李当归的帮助,谢川穹凑够了海棠花,君子一言九鼎的礼仪之下,刘先生答应了那家伙带他到山崖读书,不过约法三章,谢川穹她娘在酒楼宴请了许多人。

那家伙生怕刘先生反悔,对文庙的修建十分勤劳,谢川穹虽然没有李当归那副身板,可自幼锦衣玉食也不会是贫苦人家那种病殃殃的模样,两个人的活,他一个人就承包了,只为了竣工的时候功劳簿上有谢家的大名。

…………

夜深人静,月如银盘高挂,颜如镜领着李槐角返回署衙,李槐花被安排到了李家宅子,李家搬离之后就独自一个人坐在署衙读书习字,两名一模一样的少女性子截然不同,一个对于修行大道有着出人意料的爱好,一个对于琴棋书画情有独钟,对此年轻人没有任何要求,三千大道,八百旁门皆可魁首紫霞,况且两个少女资质不错,反倒是洞阳山的凌烨阴差阳错的被杀,他白得了这么大的便宜倒是心里有些过意不去,他爷爷便随高祖皇帝征战天下,父兄战死沙场,他也被派往边疆历练多年,修兵家以杀养身的大道,所以对凌烨这么一个娇生惯养的仙家弟子,他只是象征性的点了一炷香,此方一切机缘皆是天意,就是生死有命,富贵在天,颜如镜,关于自幼有婚约的颜宝钗,她喜欢谁,颜如镜权然不在意。

督造走之后,文庙一切事宜皆有他掌管,来到署衙,张附子早已经恭候多时。

颜如镜领着李槐角走进署衙,关上大门,大步流星,他对着身旁张附子说道:“你先下去休息吧。”

张附子点了点头,伴君如伴虎,此方道场内更是要谨言慎行,他默不作声,悄然退去。

经过数朝的风吹日晒,南田巷这座署衙充满岁月的气息,小镇占地第一,规模很大,大隋晚年各地贪官污吏不少,前几任镇官捞了个盆满钵满,谁曾想战火一触即发,最后混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

前任插秧,后人乘凉,大隋贪官的事情,北唐的官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哪怕有不对他们也管不了。

不过颜如镜的到来显然打破了平静,世袭燕王,祖上战功赫赫,开国元勋,自身更有开疆扩土不世之功,他来到小镇那一刻就让整个江南颤抖,更何况自身又是兵家修士,修为虽然不高,却是地地道道的北唐皇室,光是顶上气运就让诸多修士拘束万分。

镇官张附子就像是江水中的大鱼,盯着湖中小虾,虾米们行事小心翼翼,可颜如镜就是过江龙,压的许多人喘不过气。

就如同光明正大的带走李家姐妹一样,原本属于洞阳山机缘,凌烨身首异处之后顺理成章的就是褚如良这个道家嫡传弟子,颜如镜带走她们,褚如良一字不吭,更是销声匿迹一个多月。

书房,对于琴棋书画情有独钟的少女仍旧抱着书苦读,端正衣襟,挺正腰板,倒是初具读书人正气雏形。

可惜只是一介女流,要想达到陈艾草那种地步,如同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好在是她出身富贵,并不像小镇泥腿子少年那般斗大字不识得一个。

颜如镜轻轻推开书房大门,靠近低头看了一眼,满脸笑意,署衙不缺先生,如今张附子闲着没事,这个镇官好歹也是五姓七望之一,教导这样一名少女实在绰绰有余,待去了

天都长安,把她送到皇家书院,想来依靠她的资质也不会弱于那座学宫的读书人太多。

不过她心中如何想,那就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颜如镜看了一会儿就转身离开,把李槐花留在了书房,那位新来的教书先生,他略有耳闻。

听说与朝天阙山主刘言尽相识于山水间,两人一拍即合,然后被带上朝天阙,初学琴棋书画,君子六艺,名震朝天阙,之后被圣人钦点为“护山郎”,寓意护朝天阙山崖香火鼎盛千年,春秋之后赢得“第一甲”的美誉,圣人传以镇山灵宝‘锦绣山河图’阴阳两卷,因为性格与刘言尽教义不同,因此朝天阙下任山主位置被陈艾草所得,关于另外一位儒生,元家嫡长子。

朝天阙第一甲的美誉,被山河顶尖修士得知,广为流传。

只不过很少有人去刨根问底,休养生息两个春秋甲子年的学宫,那些个事情为何传的这么快。

同龄人中,他倒是顶尖之辈,但此方道场,也属于蝼蚁,像这种人物,颜如镜不会揣测太久。

回到大堂,颜如镜看着薄子上的文庙竣工日期,大笑不止。

与学塾那个少女一样喜欢红袍的李槐角进入书房,反身紧锁大门,吹灭了一只蜡烛,只留下一只,书房瞬间暗很多,然后坐到李槐花对面,正读到兴起的少女皱着眉头看着李槐家,一言不发,看来少女对于打扰自己读书的人,不会有好脾气,哪怕这个人是自家姐姐。

李槐角敲了敲桌子,打断了少女头绪,轻声说道:“你不去睡觉吗?镇子上都快要翻天了,王爷说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要打起来,省的道士拖后腿。”

把不满写在脸上的少女看着姐姐,质问道:“你替我问的事情呢?又忘记了吗?”

李槐角笑道:“我去问了新来的教书先生,他说名额满了,因为人太多还刷掉几个,最后一个就是谢家那家伙,每天都去杜若围墙的那家伙,也不知道是不是吃错了药。”

李槐花看着自家姐姐风尘仆仆的模样,脸色不太好看,问道:“你又去山神庙那边了?爹爹走的时候特意叮嘱过,让你没事少去那边,那座廊桥已经被人布了杀阵,天君之下,有进无出,如今再被人补齐阵旗更是凶险万分……你以为王爷他修为很高吗?那座杀阵齐全,镇子上没几个人有活着走出来的手段,你有时间去打听那些,还不如去看看苏木家那铁公鸡老爹,与那李当归打好关系怎么也强过你跑山神庙一百次,何况一座破庙,一个破神有什么好拜的?”

李槐角不太愿意与妹妹谈论这个话题,正如同她不喜欢与自己说有关读书的问题一样,“元先生与刘先生截然不同,我听孙落葵说那天元先生去了谢家宅子,我猜你的名额肯定被他刷掉了,不过没关系,王爷答应送你去皇家书院。”

谁曾想少女摇头道:“不需要。”

李槐角也不与她争辩,带着她离开书房,各自回到各自房间之后,吹灭蜡烛,忽然想起什么事情,喃喃自语。

李槐花回到房间,又点起蜡烛,从床底下抽纸一卷厚厚的不是,默默读起来。

那张敕封山神的圣旨被丢到一旁,她只是瞥了一眼,有些不屑。

天子赐的神位,随时都可以拿回来,祭拜他有个屁用,徒费光阴,走来走去,倒不如学李当归那家伙,有浥轻尘这么一个靠山,至少性命无忧,而且此方道场内,那人至少能排进前五。

真是神仙打架,凡人遭殃。

…………

镇子上很多事情李当归不太关心,这么一座镇子不是土生土长的地方,留念并不如西蜀,因此对于文庙竣工之后就离开小镇的提议,很快就释然,有时候甚至会憧憬外边的天下如何,之后按部就班的去南田巷朝大夫家抓药,煎药,然后端给颜姑娘。

颜宝钗今日破天荒的换了一身衣袍,不过还是一身白袍,只是衣角有着几处细微的变化,看起来还是那样英气勃发,满身儒气,可惜的是她就喜欢刀剑,对道家符箓情有独钟,如同来探望刘先生的那名女弟子,一身正气,唯一不同的便是颜姑娘眉宇间与生俱来的贵气。

李当归也按照着十二岁所说,把镇龙碑上边五千个洋洋洒洒似被烙进心底的道家文字拆开,隔几句变换一下位置,对于剑招、走桩的训练不能耽搁,尤其是走桩,因为颜姑娘坚信“拳打三分,脚打七分”,桩功就如同一棵树的根。

颜宝钗一如既往的坐在庭院内,或许是江南烟雨久负盛名的缘由,初夏时节的小镇并没有想象中那般炎热,她想着离开的事情,稍作犹豫,“留给你的时间不多了,就目前来讲,不论是拳脚,还是剑招你的进步实在惨不忍睹,去了尘山之前,你只需要明白两个字,那就是‘桩功’,并不是说五大三粗底盘稳如山岳就行,它也要讲求天府内气机的运转,关于这一点,依你现在的境界说了也不会明白。简单来讲,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武夫就讲一气到底。”

李当归问出了心中疑惑,“那剑招我们是不是暂时不管?”

颜宝钗耐着性子,冷淡道:“你要是想学那老头走武道就可以不管。”

李当归有些担忧,“这么短的时间够吗?不要丢了西瓜又失了芝麻。”

颜宝钗扯了扯嘴角,冷笑道:

“修行大道上你已落后人家一大截,若是平常不努力一点,那还修什么大道?”

李当归笑了笑便不再说话。

颜宝钗想了想,指导人家修行这种事情到底不是鸡毛蒜皮,若是稍有差池谁知道会不会走岔,所以她还是如同前些日子那般,每一个步骤都要向少年演示数十遍。

索性小庭院杂物很少,虽然地方小,但是施展手脚恰好,诸子百家,诗书礼仪颜宝钗样样精通,也是修行大道上少有的天才,对于“桩功”这样一种她眼中实在上不了台面的功夫,此刻却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向少年演示,一套普通的拳法,脚法,走桩,站桩,然后吐纳。

女子一气呵成,美如画。

她眼中的不经意,却让李当归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感觉,好像雾雨朦胧,又似犹抱琵琶半遮面。

倒是那剑招气息凌厉,天府运起一口气,便将整套剑招演示数遍,过程不再是如同蜻蜓点水那般,反倒有些霸道绝伦。

大抵是她有意如此,打出去的威力是雷声大,雨点小。

她演示一遍,李当归就要跟着学一遍,十四五岁的少年如今就像孩提蹒跚学步,动作生疏,桩功缺少柔美,剑招丢失阳刚,不过依葫芦画出来的也是瓢,能把数百个动作一次性记下来已经不容易。

一遍,两遍,三遍。

李当归还是有些茫然,颜宝钗又从头到尾演示一遍,然后少年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来,遇见太生疏的动作便要拿起木棍打一下,停下来一字一句讲解过后重新来一遍。

清白少年乐此不疲。

最后,颜宝钗坐回原味看着少年,说道:“你从头到尾打一遍给我看看。”

李当归点了点头,如她所说运起一口气,虽然不是由天府运转,但按照着那年轻道士所传吐纳之法,深深吸进一口气,重新来了一遍。

动作倒是没有那么生疏了,只是看起来生硬,缺少灵性,就像干涸的土地,没有人居住的宅子。

再把那口气重重吐出,少年转头看见颜姑娘不太好看的脸色,二话不说,立马又开始第二遍。

心里有些慌乱,这一次像桃子坞喝醉的酒客,摇摇晃晃,反倒不如上一次。

颜宝钗低沉着一张脸,有种黑云压城城欲摧感觉,声音沉闷,“心无旁鹫,静下心,重新来过。”

清晨到晌午,不知道多少次过后的李当归终于能把每一次都稳定下来,再转头看向颜姑娘,她的脸色要好看不少,似雨过天晴。

颜宝钗还是有些欣慰,她没想到第一次教人就有这般模样,对于这家伙的资质她一个字都不想提,好与坏它日送到了尘山自然有人点评,而且说不定都登不上山,要是堂堂剑胎登不了一座剑山,那就是天下第一笑话了。

要不是有万仙大会,她还真想去看看。

少年身具剑胎,她不喜欢剑胜过不喜欢刀,因此对于李当归的天赋默然不语。

北唐境内,甚至整个东胜神洲。

颜宝钗就是站在山巅的人物,出身颜家皇室,有道种资质,天赋自然是天下一甲,皇室中人眼光何其毒辣,关于修炼,她也如同夏辛夷一样在修行大道上从未遇到过瓶颈,修行至今都坦荡无比。

当然,她并不会因此忘记三家道教三代天才弟子,截教那位已经开始修千年真人法相的道种。

颜宝钗很清楚李当归的脾性,有着一段流亡之旅的少年,对于挫折往往会一笑置之脑后,若不是如此,她也不会教导这个家伙,不过看他这么勤劳,要是一声不吭就显得太过于绝情,想了想,安慰道:“修行并不是吃饭喝水,需要时间积累,普通妖精修行三千年方能化形,渡天地人三劫,一劫不过就有魂飞魄散的危险………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习武就跟读书一样,它不是朝夕间就能有所成,一口吃不了胖子,既不能过于求成,也不能拖拖拉拉,你去祭拜山神吧,顺便看看文庙修建如何,没事去帮一下,好歹留一个名字也算一份功劳,省的我白忙活一趟,还有……记得小心一点。”

李当归一脸微笑。

刘先生教过学生们很多知识,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朝夕之功’他就说过,哪怕是先生的学生偶尔间也会提及一两句大道理,如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李当归能明白,并不是因为他什么天赋异禀,根骨一流,只是因为他经历过烽火狼烟,爹娘早逝,所以比同龄人更能理解其中酸甜苦辣。

少年转身走出小庭院,朝着南边山神庙小跑,步子会按照年轻道士那吐纳口诀一步一步走,气息也与那镇龙碑被解出来的前几百个字运转。

勤能补拙,勤能补拙,他不知道自己天资如何,但是只要铭记这四个字就行。

颜宝钗没有说那拳脚什么名字,对于剑招只字不提,不过当他信手拈来的时候,那就是去问颜姑娘的时候。

名字一事,少年并不在意,便是镇龙碑上的五千字经文也是他随意取的一个名字,镇龙碑上的经文,理所应当的叫“镇龙经”,

闲暇光阴李当归就会想起十二岁那番话,自己总能遇见外乡人,他想过其中缘由,一无所获。

…………

(明天开始修改错别字!)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