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在那被酒醋浸湿的地方出现了四滩殷红的血迹,这就仿佛是在变戏法儿,可这显然绝对不是什么江湖骗术。
杨懿有些不敢相信地走到一滩血迹前,他迅速蹲下了身子,双手朝地上一撑,整个人就仿佛一只气鼓鼓的蛤蟆一般趴在地上。他的牛眼瞪得滚圆圆儿的,对他来说,鲜血就跟平常喝的水一样,没啥大不了的,可要是地面上凭空显出四滩血迹,这就让他一时半会儿有些消化不了了。
他用手指蘸了蘸地上的血迹,并在指尖摩挲了一番,接着还送到鼻下闻了一闻,以他数十年沙场岁月的经历来看,这绝对是真的血液。
“狄公,这,怎么会变成这样?!”饶是他不喜言辞,可这次却还是架不住心中的好奇,仰头看着狄安率先问道。
狄安嘴角微微一扬,摆了摆手道:“这不过是个小手段而已,不说也罢。不过,这几滩血迹里面却大有乾坤,倒值得好好探讨探讨。”
一番话说得很轻松,可杨懿听后心中却是第一次起了波浪。他迅速退到一旁,垂着头,不知道在想什么。
“公子这血迹能证明什么呢?”眼见杨懿一副避而远之的模样,狄春的心情自然好了不少,他接过狄安的话头,不疾不徐地问道。
狄安没有立马回答,而是若有所指地说道:“当时地面上的血迹可要比现在多上不少。”
狄春似是想到什么,双眉一抬,目光也变得明亮了起来:“公子的意思是,这里就是那两侍卫遇害的地方。”
狄春的话看似说得云里雾里的,其实却不然。因为按之前的推断来看,这两侍卫既然是被人挑断手脚筋,然后被投入大火烧死的,那么正常情况下,这两侍卫遇害的地方就应当是后门附近。而要是如此的话,那这里的血迹就绝对不会很多,因为一个人的血液毕竟是有限的,而且这里距后门少说也得有十余丈的距离。
可是现在这里出现了这么大摊血迹,这就说明这里定然是两侍卫第一遇害的地点。
“可是不对啊?”说完,狄春又突然察觉到了其中的不对劲儿,因此他又连忙接着问,“这两侍卫当值的地点不是后门吗,他俩怎么会平白无故地跑到这里来被人砍呢,难道他们是被胁迫来此的?”话说得很粗,可理却是这个理。
“不是胁迫。”狄安显然想到了这点,也不多想,张口便回答道,“两人是主动来的。”
“主动?!”狄春一脸疑惑地追问道,“难道这其中有什么隐情?”
狄安刚想回答,太阳穴却涨疼起来,这一日来回奔波,体内的精力早已耗去大半,如今心头的疲惫感越来越沉,竟压得他思绪也变慢了不少。他随手揉了揉太阳穴,待精神稍稍得到恢复后,才接着说:“有没有隐情,暂时还不敢确定。不过根据目前所掌握的证据,我们却可以对其作出一番猜测。”
“公子。”狄春有些自责地拍了拍额头,连忙跑到狄安的身边,抓着狄安的手臂,语气强硬地说,“今日就到此为止吧,我带你去歇息。”说着,竟要强行拽着狄安走。
面对狄安有些孩子般的举动,狄安无奈地笑了笑,他看着一旁的杨懿说:“边走边说吧。”
杨懿点了点头,叫一个校尉留下来保护好现场后,就带着其他人跟着狄安而去。
“我还是接着说吧。”狄安望了眼天空的冷月,一脸平静地说,“那两人之所以会擅自离开后门来到回廊,我想应该与另外六具尸体有关。”说着,目光便转到了身侧垂着头的杨懿身上,“杨都尉,另外六具尸体被发现时候的位置应当相隔不远吧?”
杨懿微微沉默后,才回答道:“全都在柴房附近。”
“对了,公子。”杨懿话音刚一落地,狄春就抢先道,“忘了告诉你,这次走水的起因就是柴房失火。”
狄安脸上的表情并没有多少变化,显然这事早已在他的预料之中。他又望了眼天上的启明星,而后目光转到另一个方向:“柴房是不是在那边不远处?”
“正是。”纵使早已习惯了狄安未卜先知的行事风格,但狄春的瞳孔还是免不了微微一张,语气有些吃惊地问,“公子是从何得知的?”
“那就对了。”狄安长吁一口气,脸上闪过了一缕释然。接着,他又很随意地跟了句:“果然不是很远。”
狄春听得满头雾水,正想开口询问,却瞥见一侧的杨懿突然扬了扬眉,并在眉心间挤出了一个“川”字。
有猫腻!
狄春眉毛向下一紧,赶忙睁大眼睛将全身注意力转到了杨懿的身上。
可是杨懿毕竟也不是等闲之物,几乎就在狄春盯着他的时候,他便迅速察觉到了狄春的目光,头一抬,两道凶狼一般狠戾的目光便直直地射向了狄春。
两人隔空相互瞪了一眼后,就都收回了目光。
狄春两人的“小动作”自然不可能逃过狄安的眼睛,但他却并不打算干预。他愣愣地望着柴房的方向,双眼微眯着,脑中一直循环着一幅画面。
在那幅画面中,熊熊的大火在柴房燃起,柴房附近六个人趴在地上痛苦嘶叫着,尽管大火逼临,可他们却没有能力逃走。他们绝望地哀嚎着,以期望有人能觉察到他们的求救声,可是,结果却只有两人听到了声音。
两人迅速离开了岗位,疯狂地奔向了声源处,然而刚行至半途,就遭遇了不测……
月至中天,清脆的更声透过窗户传到了屋内。尽管满身疲惫,可狄安却依旧难以入眠。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他想要好好梳理一番。然而此刻越是想静下心思考,却越是静不下来。
他刚想翻翻身子,耳边却传来了一道轻轻地破风声。紧着,他感到一个人站到了他的床前。但他没有立马睁开眼睛,而是假装睡熟了,打算以不变应万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