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89|第89章

没等他看出个所以然来,老陈就先开口了,对着的自然是陆以尧:懂茶?

陆以尧没想到对方主动和自己搭话,连忙道:谈不上懂,我父亲喜欢,以前总带着我喝。

你慈眉善目的陈老板你了半天,来了一句,你姓什么来着?

陆以尧囧,再次确认这人果然从头到尾注意力都在自己的茶道上。

姓陆,陆以尧,带人过来的李老板不乐意了,老陈,你好歹也跟跟娱乐新闻,别光投项目,连最后找的谁来演都不认识,这么下去你迟早要跟时代脱节了。

脱就脱吧,反正我过两年也要退休了,现在流行的东西我都不懂,不懂就没有发言权,就是瞎投,天天被人忽悠不是,你别打岔,陈老板终于意识到话题跑偏了,没好气止住话头,重新看向陆以尧,一本正经地问,你姓陆?陆国明你认识吗?

陆以尧有一瞬间的恍惚,那感觉就像看着黑帮电影呢忽然插入一仙侠闪回,让人除了懵逼,再给不出第二反应。

品着茶的众老板也安静下来,莫名其妙地看这边。

陆以尧依然没有完全回神,只能愣愣道:陆国明是我爸。

陈老板一拍大腿,恍然大悟:我就说嘛,你看着眼熟,你和你爸简直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陆以尧觉得这话要是被一直说儿子随我的樊女士听见,会发飙。

但更让他惊讶的是:您认识我爸?

完全没弄清楚状况的其他人也问:陆国明是谁?

陈老板一脸世界真是太小了的感慨,先给老朋友们解释:就是我总和你们说的,我喝茶认识的老陆,每回想约过来都因为太忙约不到的那个。

刘老板皱眉,好像有点印象:坚持实业救国的那个?

对,一说到这个陈老板就郁闷,我和他说多少回了,现在文化产业才是朝阳产业,每天都有新的资本涌入,晚了就分不着这块蛋糕了,你猜他和我说什么?

没等老伙伴们回答,陈老板直接看向陆以尧又问一遍:你猜你爸和我说什么?

陆以尧猜不出来,他只知道:应该不会太好听

果然是亲儿子,陈老板一拍陆以尧肩膀,你爸说,我不吃蛋糕,我有糖尿病。

陈老板学得惟妙惟肖,以至于有那么几秒,陆以尧还以为拍着自己肩膀的是亲爹。

众老板一口茶水喷出。

陆以尧心情复杂。

这么噎人的风格,以及对实业的狂热和对娱乐圈的不屑,是自己亲爹无误了。

然而,世界那么大,他偏就打进了亲爹的朋友圈,这感觉还真是一言难尽。

有了亲爹的光环加成,本就面容和蔼的陈老板对他的态度近乎慈祥了,就像长辈照顾晚辈那样,给了他许多提点,当然过程中也探寻了一下为什么他爸看不上娱乐业,他这个儿子却一头扎进来了。

陆以尧只能说两代人总归在认知上存有差异,但是他爸非常尊重他,所以虽然未必全认同他的选择,依然鼎力支持。

说完陆以尧都觉得他爸应该给他包个红包,以表彰他维护了亲爹的高大形象。

虽然在场只有陈老板一个认识他爹,但其他人是陈老板的朋友,所以到最后,就都拿陆以尧当朋友的儿子看了,言语之间也少了客套,多了一些亲切。

茶会临散的时候,那个最初问他为什么不兼顾演绎事业的刘老板把他拉到一边,给了一些并非宏观层面,而是切实可操作的意见。他说如果我是你,第一部戏就不求稳,而求精,别不舍得花钱,你省的每一分钱,都会在成品里反应出来,也别担心赔钱,只要口碑好,赔钱也赚到了吆喝,第二部你就能几倍甚至十几倍的赚回来。

回去之后,陆以尧一直在琢磨对方的话,直到霍云滔打电话过来问他公司近况如何,他才把这事儿跟友人讲了。

霍云滔听完,只一个感觉:你这辈子都逃不脱你爹的魔爪了

陆以尧囧:我是在和你探讨我公司的未来。

哥们儿,隔行如隔山,让我帮你想该做一个什么样的电视剧或者电影,就和让你这个路痴找东南西北一样,难。霍云滔说着话锋一转,不过投钱行,资金不够可以找我。

陆以尧乐了:嗯,这个提议很有参考价值。

互相揶揄完,霍云滔才问:当老板的感觉怎么样?

陆以尧叹口气:就一个字,忙。

霍云滔:比你当明星还忙?

陆以尧:不一样,以前拍戏也好赶通告也好,忙完一个就是一个,跟做任务似的,有始有终,现在是看不到终点,感觉忙得没有尽头,而且累心。

霍云滔:后悔了?

陆以尧:忙并爽着。

霍云滔:你个变态

陆以尧笑,疲惫揉揉太阳穴,安静半晌,道:老霍,记不记得我以前和你说过,小时候我爸天天不回家,或者回来我也已经睡了,一个月都见不着他几回。

嗯,你说你不相信一个人能忙到不回家,你觉得他是故意的,根本就不想和你妈好好过了。霍云滔低下声音,半认真半揶揄道,怎么,现在相信了?

相信但不原谅,陆以尧坚持,我妈提离婚只是赌气,他有很多机会可以挽回的,但是他没有。

而且还故意把你送到国外,害你和你妈分开。霍云滔对友人的这些过往很清楚,怎么好端端提起这些?

虽然有不能原谅的点,但我也在想,我对他的看法是不是太片面了。陆以尧道,我只从我的角度看了他,但我没有试着去了解他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从茶会上听见别人说他的时候,会感觉很陌生,好像那不是我认识的我爸。

霍云滔最佩服友人的一点,就是这种反思精神,简直让他这种不思进取的人无地自容。

那就别光坐在这里想了,多回家,多沟通。这也是霍云滔的经验,回国这一年多快两年的时间,他天天跟爹妈一个屋檐底下住着,反而比在国外的时候,更能互相理解了。

咚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