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山梓觉得学院内,只有陈于阶肯定还不行,得多请一些名人。其中以宋应星最为突出,这位也是明朝著名科学家。
自去年辞官之后,就一直赋闲在家。
宋应星一生致力于对农业、手工业生产的科学考察和研究,收集了丰富的科学资料。
同时思想上的超前意识,使他成为对封建主义,以及中世纪学术传统,都持批判的态度。
宋应星的著作和研究领域,涉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不同学科。
而其中最杰出的作品《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如果有他和陈于阶二人一起办学,那新学院一定是新思想的摇篮,从而培养出实干的新思想、新文化、懂科学,会技术的人才。
因而以点带面,在大明点燃星星之火,推进社会全面向有民主特色的资本社会迈进。
他拍了拍陈于阶的肩膀:“动动脑子,将宋应星也请到学院来。”
“请他?”陈于阶眼睛一亮,对于宋应星的大名,他绝对是如雷贯耳,而且是偶像般的存在。
杨山梓点点头:“由于我过几天得去一趟华山,所以这件事情只能拜托你去办了。”
“我会尽力的。”陈于阶点点头,觉得如果有宋应星加入,那么这个学院一定会成为一所真正的革新学院。
杨山梓想了想接着说道:“另外,还要请几个人。
其一是方以智,南直隶安庆府桐城县人。他主张中西合璧,儒、释、道三教归一。
其所学甚广,文、史、哲、地、医药、物理,无所不包。
其二是阮大铖,南直隶安庆府桐城县人,精于戏曲著作。
其三是汤若望。
其四是徐霞客,精通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
其五是顾炎武,南直隶苏州府昆山千灯镇人,思想前卫,懂经学、史地、音韵。另外,对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
其六是吴有性,江苏吴县东山人,医学家,擅长医治传染病。
其七是薛凤祚,山东益都人,天文学家、数学家。
还有其他人,我会详细写一份名单给你。”
陈于阶有些诧异的看着杨三郎,这些人他都有所耳闻,没有想到,三郎居然全部都记在心里。
看来他是早就有心办学了,心里不免也有些期待起来。
这时,陈圆圆的大戏结束,洪司铭和卢俊一前一后走来。都是心虚的看着上司兼朋友,见他脸带笑容,心里才稍安。
杨山梓却在想着,明天如何去和陈于阶的母亲沟通,觉得如果能让陈于阶在年内成亲的话,也许会了却陈母的一桩心事,会更好的沟通一些。
毕竟,作为一个寡居的妇人,带着一个儿独子过日子,自然是希望儿子早点成家立业。
更关键的是,这个儿子已经二十多岁了,在如今的这个社会,已经是超龄剩男了。
作为母亲的,岂能不担心和着急。
他越想越觉得靠谱,脑子里就想着和陈于阶年纪相仿,门当户对的女子。
想着想着,就想到了洪承畴的长女洪司琪。
这二人年纪相仿,而且也是门当户对。更重要的是,二人自幼相识,之间的关系甚是和谐。
不过作为后世来者,对这个洪承畴没有什么好感。
无他,因为后来洪承畴投降了建虏,成为了大汉奸。而且,四处招揽汉人,为建虏卖命。
虽杨山梓觉得,只要将猎豹战队训练成一支作战强悍,全部装配热武器的军队。
建虏再想灭了大明,简直就是异想天开。
虽觉得洪承畴可能没有机会,再投降建虏了,但他心里始终有个疙瘩。
思量再三,也没有合适陈于阶的女子,杨山梓便看向洪司铭道:
“黑炭头,本少准备撮合你大妹与书袋子,你有什么意见?”
黑炭头是洪司铭的绰号,由于这家伙自幼就皮肤黝黑,再加上非常粗鲁,大伙便都叫他黑炭头。
由于陈于阶自幼喜欢读书,身上总是背着一袋子书。所以,大伙就给他起了个书袋子的绰号,
洪司铭和陈于阶都诧异的看向杨山梓,不明白他为何突然提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