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一处位置
就要与当地势力交好,有的送些金银就可打发,有不长眼的就要用上刀兵了。
地方势力打通,还要在各个节点安放值得信赖的手下去管理。
每个节点都要安排些人手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
更要防备窥伺之人,时刻警惕着,若有人敢伸手越界就剁了他。
一条商路的打通,涉及到方方面面,不是走过去卖货那么简单。
昔年郑和下西洋,靠的不也是船坚炮利,把那些窥伺之人通通送海里喂鱼的嘛。
只可惜当时的皇帝只看到了海上贸易的弊端,看看那俩日不落帝国,西班牙和英国,哪个不是靠掠夺资源起的家?
自从商路打通,王昭就盘算弄一些美洲农作物。
马铃薯、玉米、南瓜、花生、向日葵、辣椒、西红柿!
只要能找到,有多少要多少,尤其是马铃薯和玉米。
通晓历史的他知道往后的日子只会难上加难。
起先王昭找到鄂本笃,这名虔诚的传教士写信给远在京城生活的利玛窦,得到的答案令人失望。
信中写到,有位叫徐光启的教友有少许种子,但想要大规模种植是不可能的。
种子有一个开花结果的过程,即使它能一生二、二生四也需要时间的积累。
恰恰王昭缺的就是时间。
鄂本笃建议他,不妨去莫卧儿试试,他可以通过个人关系联络上当地官员提供方便。
莫卧儿王朝远在印度,已经有欧洲人将美洲蔬果带到那里,鄂本笃离开
时当地已经开始大规模种植,如果想要种子,莫卧儿一定有。
王昭左思右想,找到父亲帮助,王柏忠听了儿子的话,对马铃薯这种食物大感兴趣,他敏锐察觉这是个可以替代粮食的机会,目前大明的粮价飞涨,无非是天灾连年,流民四起,导致庄家欠收。
如果有更高产能填饱肚子的食物,大力推行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他的压力很大!
根基在肃州的王柏忠,面对乌泱泱的饥民,杀了不是,驱逐也不是,只能好说好商量的分而治之,西北民风彪悍,这样的办法不是长久之计。
唯有从源头解决问题,方能解决肃州的困局。
王柏忠找到鄂本笃,又一番请教,弄清楚了马铃薯的产量与特性,毅然决定联系莫卧儿王朝(印度)引进马铃薯,以一两银子一百个的价格,有多少收多少。
他可不是冤大头,按鄂本笃先生说的,马铃薯生长周期短,产量惊人,只需将马铃薯置于温暖环境中催芽,待发芽后切块拌种,然后种植到土壤中即可。
简单一点说,就是廉价!
没人工,没成本,这样的作物你觉得很贵?怎么可能!
等传说中的马铃薯过来,就能大大缓解肃州缺粮的状况。
虽然不能一顿吃成胖子,但总算有盼头了,好过现在整日提心吊胆,生怕城里饥民要造反。
饥民造反不可怕,可怕的是之后一系列动荡,不止是当地的动荡,还有人心
的动荡。
当造反成为习惯,当初一切的理由都会跟着烟消云散。
那可真就成了乱世!
鄂本笃的信随着商队一起出了嘉峪关,消失在茫茫天际,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已经过了一年。
王昭还记得一年前囡囡只到他腰间,转眼间已成了大姑娘与唐曼琳差不多高,不知是唐曼琳太矮还是囡囡长的快。
,"downloadattribute"","onlytenthide"","prechapterurl"553786553553838430ht=1ln=10002441_25584_3801_2_380_l5c0000z=1is_np=1purl=%3a%2f%2fcead%2fr%2f553786553%2f553942069htvt=3ftltype=1onlytenthide=0","chapterid"53942069","suaryurl"eadsnslforubookjspbookid=553786553","chapterurl"553786553554071433ht=1ln=10002441_25584_3801_2_380_l4c0000z=1is_np=1purl=%3a%2f%2fcead%2fr%2f553786553%2f553942069htvt=3ftltype=1onlytenthide=0","downloadattributebychapters"","chapterid"5407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