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ns
吼——吼——
两头位于平壤西城楼的大老虎听到黑雕的召唤后,以破风之速冲入了平壤城的城区。
此时,奉阿敏之命据守平壤西城楼的朝奸头目韩润,面临着事关其个人前程与生死的抉择。
眼看贝子尼堪、旗主色本2人先后从其据守的平壤西城楼之“普通门”突围而出,韩润为首的五百名朝奸兵一度士气大挫。
两头大老虎从韩润身旁飞奔入城后,一名口镶金牙、满头银丝的“老降倭”对其主子韩润说:“少主,事已至此,我们也应该撤退了!您还年轻,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老降倭是整支二百余人降倭小队的头目,他曾侍奉过于1624年死于“李适之乱”的叛首韩明琏多年。
韩明琏生前赐其“韩”姓,取名“清”。“现在撤退,我堂弟韩泽就白死了!若今天北撤,竖子李倧杀我父亲之仇,何日能报!?”执着的韩润很快遭到了命运的打击,导致“老降倭”韩清的死亡。
两头大老虎离开平壤西城楼不久,此前用200支东洋倭枪打跑尼堪部众的王辅、陈继盛2人,带领1000名东江兵,从平壤南城区域出发,进攻韩润的500人朝奸部队所据守的“普通门”。
砰!砰!砰!砰!砰!砰
王辅的200名东洋倭枪手把火枪对准了西城楼上的韩润朝奸部队之时,韩润手下的“降倭”却在残破的“瓮城”上居高临下地用他们手中那老旧而偏短的火绳枪先发制人。
铅!铅!铅!铅!铅!铅
王辅的火枪手倒下了一大半人之际,“老降倭”韩清率领拔出武士刀的二百余名忠于“韩家”的降倭兵,以及二百余名手执朝鲜环刀、已经没有退路的朝奸分子,顺着三条登城马道,自上而下地冲进了平壤城内。
韩清带着最后的500人兵力,孤注一掷、以攻代守,对轻敌冒进、准备不足的王辅、陈继盛部众发起了逆袭。
“杀——杀——杀——”
一番激烈的交锋后,“老降倭”韩清战死,明军败退。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在两头阿敏的猛虎突入城内之时,六百名顽强的镶蓝旗骑士护卫负伤的二贝勒阿敏,拼死突围,一路向西。
“年轻人,放心去。老夫以及我的几名从人,会替你们的部队看守红夷大炮。”头缠绷带的尤景和让身处后阵的副千总耿鑫加入最后的追杀,建功立业。
“明白,辅帅!”耿鑫自信地回应尤景和。在年轻的耿鑫之带领下,留守耿家军部队后阵的一百余名水手、炮手所临时组成的“火炮连”,操起了木棒、船桨、船橹,加入到最后的追击。
他们把三门红夷大炮以及配套的火药、炮弹全部留在了原地。
在激烈残酷的混战中,双方将士已经打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耿家军占据上风的情况下,红夷大炮已经没有实战价值。若一炮打下去,自己人死得更多。
“不要放走敌人!为了东江镇!”
手持长剑的耿仲裕依旧威风凛凛地站在那一栋二层半高的废弃民居之屋顶上,从容自若地指挥散布在青砖马道两侧的东洋倭枪放下火枪,拔出腰间“短剑”,上前截杀已成为强弩之末的镶蓝旗主力部队。
所谓短剑,其实是比菜刀长不了多少的匕首,而且其“剑柄”还是木头,做工相当粗糙。几十名勇敢靠近镶蓝旗骑士的“短剑士”还没有用“剑”挨着敌人的战马,就被马背上的彪悍敌人一刀砍中,倒地不起。砰!砰!砰!砰
一支由30人组成的小型火枪队在包围圈的尽头狙击了即将突围而出的二十余名镶蓝旗骑士,这支火枪队是在公元1623年耿家军击败山东闻香教乱军的军事行动中立下奇功的“燧发枪小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