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村依山而建,中间有条河贯穿整个村落,村子与山之间则是广阔肥沃的稻田。
这里有山有水,土地又肥,越来越多的人移居此地,红山村也因此成了周边村子里的大村落。
方圆百里有近十个村,村子里有集市,离红山村最近的集市就在河边不远处,那里是村户聚集的地方,不消一刻钟就能到达。
说是集市其实也就是村民们拿了自家剩余的农作物或手工品来卖,多是小摊子,草棚和店面也有,正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前些日子李森家拿了两条野猪的后腿给她,几十斤的肉,他们三个小豆丁怎么吃得完?
何况这天气这么暖和,留也留不长久,她就想着想着做成肉脯拿去集市上卖。
当她带着大包小包的调料从集市上回来时,正巧碰到从地里做工回来的杨氏。
她瞄了眼赵蔓怀里抱着的大包东西,眼睛里闪着光芒:“蔓姐儿这是到赶集呐?”
赵蔓应了声。
“哎呀,什么东西呢?怎么买这么多呢?”杨氏讶异。
赵蔓只笑笑,并未回应。
前两次自己与李森一起进城,她多问了两句,便将自己的事给满村子的传扬。
如今村里人都以为自己跟着李森的娘一起做女红,卖到城里挣大钱呢!
这样的大嘴巴,她还是离远些才好,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把自己的消息又给漏出去!
看着赵蔓飞也似的离去的背影,杨氏嘀嘀咕咕地离开。
赵蔓
不知道的是,杨氏除了大嘴巴,脑洞也大得很。
整个村子谁不知道赵蔓死了爹娘,上个月为了保住家底一头撞墙上躺了大半个月才清醒?
现在好不容易好了,却隔三差五地跟着李森又是进城又是逛集市,而且还大包小包地来回,她哪来的钱?
“哟,杨嫂子这菜长得可真喜人!”
杨氏正琢磨着赵蔓的事冷不丁听到一个声音,猛地抬头。
一打量才认出是赵蔓的大伯娘刘氏。
“哪里啊,这肥都被杂草给吃了!你看,这草不就比菜高嘛!”
杨氏话是说得谦虚,可脸上的神情却骄傲得很!还真别说,自己种的菜比隔壁家的好多了!
她突然想到刚才赵蔓的事,当即和下手里的锄子,凑上前,神秘兮兮地说道:“刚刚我可又瞧见你们老三家的蔓姐儿又逛集市呢,手里的包哟,拎都拎不动!我问她几句,她却吱吱唔唔地不肯老实告诉我,我看呐,里面定是些好东西,不然你们老三家就三个小孩儿,能用多少东西?”
刘氏脸色微沉,不动声色地笑着道:“我们老三家也够命苦,一个一个地去了,就留下蔓丫头这个十三四岁的半大小孩支撑着,也确实难为她了!”
杨氏不以为然:“咱村里比你们老三家命苦的也有,我看那日子却没那三个小孩过得好。我还听说,蔓丫头正打算把茗哥儿送到林先生那里去念书呢!”
“什么?念书?”刘氏一惊
念书可是大事呢!“他们家哪来的钱送茗哥儿去念书?”
见刘氏终于有了丝反应,杨氏越说越兴奋。
“这个我可真没骗你呢!前几日我亲眼看到那丫头从林先生家出来!”
见她说得如此郑重,刘氏这才信了十分。
她暗自啐了口,自家的滔哥儿念书都险些扒了他们两夫妻一层皮,那老三家的茗哥儿怎么就说念就念呢?他哪儿来的束修?
她越想越觉得奇怪,便连告别都没和杨氏说一声就离开了。
杨氏的确没说错,赵蔓确实正准备送茗哥儿去林先生那里念书。
“姐,我不去念书!”赵茗低着头,大声道。
正数着钱的赵蔓手势一顿,疑惑地偏过头望向他。
赵茗眼神落在自己脚尖上,因为家里穷,他现在穿的鞋子还是娘在世时做的,现在脚尖那里被磨得发白,只剩下一层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