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劳苦人民,不吃盐,是没有力气干活的。
而现在,某些缺盐的地区,盐的售价已经到了一斤盐半两银子。
私盐虽然要便宜一些,但也没能便宜到哪里去!
触目惊心,何等的触目惊心啊!
被刘易点到的人,纷纷出班领命。
“臣等领命,定不负陛下重托!”
刘易微微颔首之后,宣布退朝。
刘易返回了后宫,心中依旧愤怒不已。
这些盐政上的硕鼠,实在是过分了,刘易已经容不得他们了!
盐政里的利益有多大,明眼人都知道。
而每年朝廷收到的盐税又是多少呢?
去年一年,大汉朝廷收到的盐税,一百三十余万两。
刘易说的三年不征,针对的是农税和徭役,而不是盐税。
也就是说,盐税是要继续交的。
这个数字,较之前明时期,虽然要多了不少。
但是,较之于那些盐商所得,就有些微不足道了。
刘易要着手进行盐政改革了,与其盐政里的利益被这些人攫取,用于铺张享受
,倒不如让刘易来做些利国利民的事情。
……
散朝之后,朝堂上发生的事情飞速传便了民间。
监察部赵部长冒死上奏,揭露盐政黑幕,陛下当即下令严查盐政。
太原城内的百姓,听说了这个消息,就知道皇帝要对盐政动手了。
他们吃高价盐的日子,要一去而不复返了。
不过,有人欢喜有人忧,刘易决心整饬盐政的消息传开之后,有人为之高兴,就会有利益被触动者为之忧虑。
前朝的盐政采取盐引制度,朝廷发放盐引,盐商从朝廷这里搞到盐引之后,凭借盐引到盐场提盐,然后售卖。
从中赚取利益!
张居正改革之后,一条鞭法本来是使得明朝盐政状况有所好转的。
但是没奈何,万历皇帝亲政之后,几乎废掉了张居正改革的全部成果。
明朝盐政依旧采用开中法,盐引制度。
其中可操作空间很大,数之不清的官员,盐商在其中牟利,利益受损者却是朝廷,百姓,和灶户。
刘易回到御书房,蹙眉沉思着,开口说道。
“召郭亮来见朕!”
不多时,郭亮便来到了御书房,第一件事便是要刘易请罪。
“请陛下治臣失察之罪!”
“盐政之事,是臣的疏忽!”
刘易点点头,开口说道。
“先不说这个,你去给朕调查一下现在大汉境内的盐政具体情况,朕要做到心中有数。”
“诺!”
郭亮点头应诺。
大汉的盐政几乎全盘接手前明的盐政。
连带官员到制度,几乎没什么更换。
这也就导致了,大汉的盐政情况很糟糕,里面的水很深,牵涉的官员数量极大。
这就是,刘易选择接受前朝官员留任,来换取稳定,所要面临的坏处了。
他在迅速稳定社会秩序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将前明朝廷所要面对的一些问题都给保留了下来。
比如盐政,比如税制,比如官员贪腐问题……
这些问题的根子出在官员身上,只要官员还是那些官员,这些问题就不会因为改朝换代,而统统都消失的。
即使是改朝换代了,某些人依旧是老样子,该贪的继续贪,最多就是收敛一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