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诸葛晨刚刚写了一行,旁边的考官及文人,便仅仅从字体上可以看出,这个学子的书法堪称一绝。
先不论诗词怎么样,仅仅这个书法墨宝,就有很多人要中金购买了,这也是这个时期富贵人家喜欢的收藏之品。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众人纷纷屏住呼吸,看诸葛晨潇潇洒洒的,一口气把诗词写完!
完了,众人看诸葛晨写完,虽然把题目的地方空白着,众人皆是连连叫好。
“真是一首好字,这位公子是哪位大书法家的弟子吧!”
魏国的书法发展比较正常,这与武帝曹操的喜爱有关,他周围聚集了钟繇、梁鹄、韦诞、邯郸淳、卫觊等一批书家。
更重要的是,建安十年他还发布了一个禁碑令,虽然扼制了隶书的应用空间,但同时却可以说为楷、行书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这一制度在东晋时得到重申,为行书发达起了极大的作用。钟繇在楷书领域的开创性贡献,为后来二王父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蜀国默默无闻;而吴国则在草书、楷书和篆隶方面都有可观,尤其几块重要的碑刻已是楷书的前驱。
因此,在一个对于书法比较重视的环境里,魏国的文人对于书法是十分喜爱的,特别是大书法家的墨宝,简直是一字千金。
墨迹刚刚风干,初试官便把诸葛晨的书法拿了起来。
一旁的围观者,这才反应过来,认真看起来这首诗词来。
初试官当中宣布,这首诗立即进入中试。
诸葛晨取了入试的手牌,先闪到一旁来观看。
一名吏部的文官,接到消息赶紧过来。
“胜日寻芳洛阳城,无边光景一时新。”
好书法,这是第一感官;好诗词,看似平淡的起句,寥寥两句,铺垫了洛阳城的风光,表现了诗人游览洛阳的兴奋、激动,让读诗的人,都心情愉快;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白话意思就是谁都可以看出春的面貌,万紫千红,到处都是百花开放的春景。
“好诗,好诗!”这个吏部官员也连连称道,不知道这首诗叫什么名字?
初试官说,好像叫《春日》。
春日,倒是非常符合这首诗的意境。
回头去寻找,诸葛晨早就不知道到哪里去了,众人只有余兴泱泱的,等待明日,这个孔晨的人能否再次给大家带来惊喜了。
诸葛晨进入了内场,见曹耿等人已经在场内,场内此时只能场外有没有好的作品送进来了,如果要等的主考人员把诗词送到台上去吟诵的,须得是十分出众的作品。
“来了来了,”吏部官员捧着一份书卷,往内场主考席而来。
“众位大人,且看这首春日的诗词!”
来者把试卷小心翼翼的铺垫在长长的书案上。
几个考评官围了上来,“胜日寻芳洛阳城,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真是一首描写春天的好诗,虽然表面看起来这首诗频频淡淡,但是细细品来,确实回味无穷。
其中一个似乎文学境界不低的官员说道,“这首诗后面两句,似乎还有不同寻常的理解!”
“如果把东风吹散,春日到来,似乎也可以比喻苦尽甘来!”
“这不正是老百姓在当前环境下的写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吗!”
“这个大人请看,百姓经历了此前的东汉末年战乱,饱受疾苦,对于未来生活的向往不是对于春天的期望吗?”
另一个大人沉思半晌,也缓缓点头道,“不错,我洛阳城有今天的繁华和盛世,不也是曹公先贤等人勇闯冬天,才有了今日如春般的景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