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公司啊……”袁启抬头深思了一会儿,然后有些不确定地开口道,“有倒是有一个,不过是国营企业。”
看着何春明询问的眼神,袁启开口道:“你也知道国营的厂现在什么德行,有产业的还行,没有产业又难转型的,真的是难搞得很。”
“如果你想要收这个的话,我觉得我们还不如去收一些其他的。”袁启知道何春明不会无缘无故地去询问一个方向的产业,只有可能是,他对于这个产业有了兴趣。
话说到了这个份上,袁启就直接将他这些天选品的时候的尽职调查的东西都翻了出来。
“你看看这些都是长安附近的产业,国营的产品真的是难以入眼,如今我们这边的票是全面取消了,国营的这些产品根本竞争不过那些民营推出的新颖的产品。”
袁启抬头看向何春明,有些无奈地说道:“他们之间已经开始互相欠债,达到收支平衡,也就是说,他们账上可能除了债务什么都没有。”
何春明听到这里,知道了关中地区过早的取消了凭票购买,给这些不管销售情况,埋头产品的国企产生了重大打击。
原来一定会凭借票而卖完的产品,变的越来越多,但是产量和工人依然那么多,每天都产出大量卖不出去的产品。
怎么说来都是产能的浪费,一片虚假的繁荣。
何春明知道袁启的担忧是等到这些国营产业在僵直中慢性死亡,他们地区的整个市场的灵动性也会受损,阻挠着他们这些民企的行动。
因为这些国企的衰亡才能空出一方民企的成长空间,所以他们现在要做的要么让他们快速灭亡,要么让他们起死回生。
袁启这是希望他能有一些大动作,起码从这些国企里面挑选几个拉拢,剩下的就要肆无忌惮地攻击或者引诱,让他们为友德的宏伟蓝图所用。
看着袁启搬出来的三大档案盒,何春明陷入了沉思,这个市场规律是他知道的,他能够凭着友德的产业救下一两个榆镇的国营企业,但是根本没有办法救下所有的国营。
毕竟这计划经济的时候太多的不必要的工厂在运作,而他也明白了袁启的意思,他有些想要扶持这些国营企业,毕竟收归一个到了麾下,赚钱的实力又多了几分。
但是何春明知道运营不善,注定被市场淘汰的东西他们不论有多么大的能耐活下来,有一半是靠命,还有一半靠努力与筹谋。
何春明许久没有说话,袁启还以为他没有听明白他的想法,于是正打算再开口的时候,何春明抬头了,望着他,有些意味深长:“你挑选几个值得扶持的国营产业。”
“产品良心,愿意改革。就这两个标准。”
袁启听着何春明的话,心里有了几分想法,就听何春明继续说道:“那些其他的国营就让他们自生自灭吧。”
听着‘自生自灭’这三个字袁启的眼睛都瞪圆了,转头一脸震惊地望着何春明:“你也看出来了对不对?再这么发展下去有一大批的人要失业。”
“对。”何春明对于袁启这段时间的商业发展的嗅觉十分欣赏,他只是看见了国营企业的僵直与覆灭,看不见他们覆灭前会带来的经济冲击,这个事情说起来也并不属于他这个人该管的。
不过因为关中地区提前取消了凭票购买的计划经济制度,率先认为的让它进入市场经济的试点,那么关中地区的国营经济崩溃一定会在全国国营经济崩溃之前。
可能上头还没有意识到双轨制经济体制带来的问题的时候,关中地区就因为提前进入变革而过早地出现大面积的失业情况。
这个客观规律何春明经历过,他知道之后的道路会越发的艰难,且不说他要做好随时会有大量的失业人员出现的准备。
他还要面对因为商品经济时代的出现而涌现出的一批他无法预见的人才。
当然人才这种比较好解决,可以部分拉拢合作,毕竟之后友德会涉及许多产业。
但是他现在觉得唯一一个摆在他面前的大山是,国营以现在的运营撑不过这一年的发展。
他有些害怕到时候估计等不到上头用宏观调整三角债,甚至可能上头都没有意识到三角债的存在,这些三角债够把关中各地政府给压垮。
等到关中受到全面下岗冲击,关中各地经济疲软,上头看见的就只是他们这里的试点失败。
这或许也是时间线提前的坏处。
何春明思来想去凭借过去的经验,我能推演出宏观这里可能出现的危机,但是他只能眼见着这些定然会出现的事情出现。
何春明他想了许久,如果要没有办法阻止这些客观发展规律而导致的严重后果。
那么他就只能想办法将难关度过,起码大面积劳动力的出现,大不了就鼓励大家修建基础建设,实在没有钱就让中山地区的头头去上头哭穷。
毕竟哭一哭估计总有肉能分下来,何春明也想不了这么多了,事情总要一步一步来。
他也只是能预想一个大方向,至于之后的发展中可能会有多少变数,他现在也没有办法算出来,更没有办法提前知道解决办法。
他就这么盯着袁启给他的三个大箱子闷头苦想,自己想出了一大堆问题,然后自己宽慰自己,袁启看他表情认真,也不敢继续打扰他,只能等他自己回过神来
何春明抬头看向袁启开口道:“你先不要太担心各地的其他企业发展,我们虽然算是关中地区发展数一数二的企业,但是我们没有责任也没有资格去管别人。”
“失业的事情,等到真的有大面积的事业人员出现再说吧。”何春明决定不想那么多,但是既然预想到会有打量失业人员,那么基础建设这件事情定然逃不开。
既然定然逃不开基础建设,那么拉拢那个建筑公司就势在必得。
于是他还是坚持地对着袁启说:“这些天帮我收集下那个建筑公司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