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这个时候想到了一件事,他好奇的问:“杨荣阁老,那东瀛小国,目前是什么情况?若朕记得不错,我大明是他们的宗主国才是,怎么现在反过来不认宗主了?那些流窜的浪人武士,他们管事的接我大明旨意后可会有所管辖呢?”
杨荣是三杨中对于周边各国都有了解的人,就见他有些拿不准的道:“启禀陛下,东瀛小国虽然是弹丸之地,但是地处偏远而且远居海外,交通十分的不便,距离上一次太宗皇帝册封他们的国王已经时隔很久了,本就是小岛蛮夷,估计不会听我大明的。而且一些事臣也是听去往过那里的商贾们说的,他们那里貌似还在打仗,各地的大名和幕府将军们混战不断,这也是导致流窜在海上的武士浪人增多的原因。”
杨荣说到这儿,似乎想到了什么,就见他面带喜色的汇报道:“启禀陛下,微臣前几日才从一个来拜访臣的好友那里听闻了一个事,那东瀛此时他们称之为战国,其中一方名为丰成的人正在做大,似乎有统一趋势,陛下可一道旨意册封他为东瀛王。”
杨荣此时正说得高兴,他还未发现龙椅上的朱祁镇这时候已经是目瞪口呆了。
朱祁镇难掩惊讶!
因为他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名讳“丰成”!
这不是万历年间才滚出来的家伙吗?
朱祁镇此时心中对于这个世界,再一次认知了一番……确实跟他了解的历史有出入。
朱祁镇好奇心一下子就上来,就见他问道杨荣:“杨阁老,你说的那个人是不是叫丰成秀吉?”
“咦!陛下怎么知道?就是此人!莫不是锦衣卫的也收集东瀛倭奴们的情报?”
朱祁镇闻言只是笑了笑,轻声咳嗽了声笑道:“呵呵,那是自然,锦衣卫是朕的心腹嘛!”
朱祁镇脸上如此,但是此时心中的惊讶倒也是已经无以复加了。
他没有想到丰成秀吉这个猴子会在这个时间线出来。
似乎日本的战国时代提前了不少。
莫不成万历的朝鲜战争,要在他这一朝发生?朱祁镇心中泛起了一丝丝的嘀咕。
朱祁镇思来想去,他忽然惊醒过来,目前要解决海患不单单只是倭寇的问题,而是应该需要一支庞大的海军舰队才是。
距离郑和下西洋后,大明的大船和海军已经荒废了,朱祁镇打算顺势而为了。
此时的他也不禁想到,还有那个系统发布的任务——拥有海军舰队。
海军是一个耗钱的事业,若是平日要搞的话,朱祁镇相信文武百官肯定要反怼他。
可是现在,朱祁镇找到了一个很合适的借口了。
不过凡事得分步骤来,花最小的力气干最大的事情,才是朱祁镇最喜欢的。
朱祁镇当下就跟三位阁老说道:“对内巡查东南官员和备倭兵发兵的事宜,朕就交给三位阁老来执行了,你们草拟一个票拟出来给朕看过,没有问题就交给司礼监批红下发执行就是了。不过朕也打算发两道圣旨出去,一道给朝鲜王,朕要朝鲜王管控海域,若是他不管的话,我大明可以派出兵马将领帮他们管。另外一道是到那东瀛,派出使者去寻那个丰成秀吉,就说大明天子,也就是朕册封他为东瀛王。”
朱祁镇知道此时在东方这个圈子内,只要是大明皇帝的旨意,那就是具有权威的象征。
丰成秀吉朱祁镇没见过,但是一个正在日本征战的家伙,若是有了大明皇帝的支持,哪怕是只动嘴口惠而实不至的支持,他都得感恩戴德俯首称臣!
至于之后的事情,那就是朱祁镇日后要考虑的了。
目前借力打力,让倭寇们狗咬狗才是上策。
朱祁镇此时也想起了万历朝鲜之战。
天朝上国一直有个毛病,出兵帮别人不要钱不要粮不要地,朱祁镇觉得这样不行,所以他希望朝鲜王不尊他的旨意,从而不管……那他就能借此派兵到朝鲜了。
地得占,粮得要,钱也得拿点!
三杨彼此讨论了下,随后也接旨听从吩咐。
不过三杨这个时候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谁当使者?
朱祁镇嘴角一笑,眼里闪光的道:“朕听闻于谦大人要回来了?那就他好了,他去出使朝鲜和东瀛,朕最放心,绝对是一个正直可靠之人,而且他能担大任。”
杨士奇一听略带疑惑道:“一个兵部的右侍郎?陛下这不该交给礼部吗?”
朱祁镇笑道:“呵呵,阁老安心,于谦什么人诸位爱卿想必都了解,这样一个人出使远国,才是最好的,兵部武官出使,朕觉得最好不过!”
朱祁镇和诸位朝臣敲定了东南倭患的事情,同时也敲定了于谦出使朝鲜和日本的事。
最后朱祁镇见情况不错,诸位大臣们也对于倭患有了共识,他当下就提议道:“诸位爱卿,朕觉得郑国公当年的大船队应该重新建立起来了,朕有意重整我东南水师,再见一眼遮天蔽日的水师舰队。”
朱祁镇话音才刚刚落地,就见杨士奇阁老第一个站出来冷声反对道:“陛下不可,这耗费财力,我大明不能再下西洋所谓的扬国威了,我们应当将大明钱财花在民生之上,前段时日各地都有灾荒,钱口子可不多啊陛下!”
杨荣这个算开眼看世界的阁老,也站出来反对道:“陛下首辅杨大人说得对,不可再建造大船了,那样的财力物力人力,我大明不能再如此!还请陛下专心于民生!”
“我大明地大物博,应有尽有,不缺那些番邦小国们的朝贡。”
“陛下可不要劳民伤财!”
“陛下这是劣君!”
“臣反对!”
“我也反对!”
……一瞬间所有的大臣们,基本上都跳出来开始反对朱祁镇的提议。
朱祁镇一见这个样子,当下就心中哀叹道:“不行,都是钱的问题,得想办法开源了。”
朱祁镇望着诸位大臣们一个个群臣激愤的样子,直接是无奈的杵着脑袋望着大臣们道:“那好,我打算为我大明朝引进一些粮食作物,同时成立开垦金矿和银矿的专门部门,你们有没有意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