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孙太后寝宫出来的时候,已经到了晚上,孙太后很高兴,居然还喝了一些淡酒。
不管怎么说都是一个疼爱自己儿子的母亲,朱祁镇会扮演好“儿子”这个身份。
一出太后寝宫的宫门,朱祁镇跟班服侍的小太监就给他禀报了一个消息,这令他没有返回自己的寝宫休息,而是转向了大殿后面的书房,铁手正在那里等着他,有要事向他禀报。
一到书房,朱祁镇就瞧见铁手站在那里,见他到了,俯首便拜:“叩见皇上。”
朱祁镇也不多耽搁,直接摆手便道:“起身,直接说你发现的大事好了。”
“多谢皇上。”铁手起身之后,就跟朱祁镇禀报道:“王振虽然死了,但是微臣发现了一些大事,这个王振居然暗地里还勾结了瓦剌,甚至还和各地藩王们有所勾联,他还与一些江湖武林中的人有关系,这个王振虽死,但是他身后的那些势力却也开始露头了。”
朱祁镇听到这些东西,可谓有那么一些的惊讶!
他忽然发现自己所身处的这个大明怎么有那么一丝的陌生起来。
江湖武林的人都出来了,看样子以前的朱祁镇还真是久居深宫,导致他此时记忆中根本没有这些相关信息。
朱祁镇并没有表达多少的愤怒和不悦,而是看向铁手直接掷地有声的道:“铁手听令,朕命你为锦衣卫副指挥使,先暂且拜从三品,你顺道去锦衣卫统领千户十名,锦衣卫五十名前往民间,给我调查这个王振跟他有关系的武林中人,我要越详细越好,暗中调查即可。”
铁手为人耿直,刚正不阿,虽然是一个武林高手,但是他的记忆也是一个朝廷中人。
一听一来就直接给他封了这么一个官职,当下哪能不感激,直接跪地拜谢:“叩谢皇上,微臣定当鞠躬尽瘁,不辱使命。”
“好,我写手令,你即刻前往锦衣卫走马上任,顺带让朱以扩来见我,他此时应该在九门值班才是。”
“是,皇上。”
当朱以扩马不停蹄直奔宫内来的时候,已经是临近子时了。
可是老板发话,打工的不就得不分昼夜的跑断腿不是,更何况喊你的老板还是皇帝。
朱以扩赶来的路上也是一头雾水,对于锦衣卫多了一个铁手这样的干将他是高兴的。
但是这深夜还要去面圣,他奇怪的是,怎么皇帝好似变了一个人一样,忽然这么勤政了。
不敢妄自揣测圣意,朱以扩不解中也见到了皇帝朱祁镇。
朱祁镇开门见山,直接将铁手得到的情报告诉这个锦衣卫的领导。
朱以扩没有想到还有这等他未发现的情资!
当下他有些害怕起来,直接就要请罪请罚。
显然他是担心皇帝怪罪了,不过显然也是他想太多。
朱祁镇语气不悦,略带微怒的命令他道:“你让各地的锦衣卫好好调查各地的藩王动向,特别是王振勾结的是哪些藩王,我要知道是哪些叔叔们皮痒了,莫不是想学当年被先帝敲打的那几位叔叔了!若真的是有要暗中谋逆之人,我给你一道手令,出手果断干净一些,别太烦扰我。”
朱以扩一听不是怪罪他的,心下大喜,却也听到皇上都不自称“朕”还语带不悦了,当下他也知道了这件事情的严重性,他直接听令,厉声答道:“请陛下放心,微臣定要给陛下查一个清楚,处理一个干干净净。”
虽然老朱家,祖上农民出身,虽然几代都不太怎么喜欢随时拿腔拿调的自称“朕”呀“皇帝”呀之类的!
但是身为臣子的听到朱祁镇这话的态度,身为锦衣卫指挥使的朱以扩怎么会不知道,此时天子有多么的不高兴。
最后朱祁镇一样给了朱以扩一道手令,盖着玉玺上书:“先斩后奏,皇权特许。”
朱以扩跪地接过手令,打开一看,只是一眼,他的一双眼里已经满是狠厉的杀意。
朱祁镇瞧见了,他没有担忧也没有什么过多的情绪,锦衣卫就该这样。
朝廷鹰犬,忠心耿耿,天子手里的一把不应该生锈的绣春刀。
忽然这一瞬间,朱祁镇感觉到自己的一些变化了,一些人该有的却被隐藏住的东西。
欲望得到满足后,不想失去想要百般维护住的感觉。
第二日一早,早朝一开,朱祁镇起得格外的早。
他没有等太监叫醒,就已经自己动手洗漱干净了,甚至他都没有要宫女服侍自己。
一不习惯,二服侍他的是一个十四五岁的漂亮小宫女,这还真让他受不住。
不过这样的结果,导致那个漂亮的小宫女以为自己做错了什么,直接吓得哭了出来。
为了宽慰这个小宫女,善良朱祁镇赏赐了她一串翡翠手链,还让她做自己的小跟班。
从地狱到天堂,处于懵逼状态的漂亮小丫头,就这么望着皇帝远去的背影持续发愣中。
朱祁镇内心深处只有一句话:“皇帝的日子,就是这么枯燥又无聊。”
早朝一开,文武百官朝拜山呼万岁,朱祁镇喝了一口茶,无趣的照着礼部规程走。
最后如电视剧那样让身旁太监问话百官。
而无趣的早晨这下子开始就此打住了,因为一个官员直接跳了出来,语气愤怒无比的启奏道:“启奏陛下,我朝从太祖太宗以来,就未曾受过蛮夷的侮辱,那瓦剌使臣居然公然在边境杀害了我一名朝廷负责互市的官员,还请陛下圣裁,让瓦剌知道我们大明的厉害。”
跳出来的是一位礼部的小官,当然也只是能站在这里开会中的一员里的小官。
而他正在启奏的事情,正如他说的事一样,一个大明互市的官员被瓦剌派来面见大明新帝的使者杀了。
朱祁镇并没有第一时间愤怒,也没有第一时间表态,他如记忆中的朱祁镇一样,先是询问了内阁几位大臣。
“内阁的几位老臣,你们怎么没有第一时间禀给朕啊?”
内阁班子是三位老臣组成,便是从永乐、洪熙、宣德三朝一直位居阁臣,直到现在正统年间还是内阁的——三杨。
杨士奇、杨荣、杨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