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后,当大同府的守军收到了来自于京师的火器后,山东的备倭兵也开始朝着大同开进,其中这一批备倭兵之中,除了率队的将军胡宗宪之外,还有俞大猷等人,甚至其中一个叫戚继光的家伙也加入其中,开始奔赴遥远的北边。
戚继光此时正值少年十六,正是风华正茂的年岁,他文武双全,精通兵法,但是这一切都还未被人发现,哪怕是他的老师此时都只是觉得戚继光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还没有看出他太多的优点。
但是当山东府接到来自于天子的圣旨之时,所有人也都没有想到圣旨之中会点名一个年少的无名小卒——戚继光。
而正因为如此,戚继光进入到了备倭兵的统帅胡宗宪的眼里,他直接被从小卒子,提成了他一个副将,还是跟着俞大猷的副将。
俞大猷可是常年对抗倭寇的将领,也是江南的一家大户子弟。
胡宗宪这样的安排,无疑是在给戚继光准备一些未来的道路。
胡宗宪的想法很简单,他虽然是一个很能干的名将,但是他却也只是一个一方的武官,他对于仕途一直有着强烈的野心,他是一个将军很懂得打仗,也是一个熟读官场规则的官吏,所以当圣旨到的那一刻,当他知道戚继光被天子看中的那一瞬间,他就嗅到了自己未来更往上爬一步的路在哪里了。
……
大同府三十里外的一处军镇。
山东来的一万备倭兵,此时正在这里驻扎,胡宗宪叫上了自己的心腹将领俞大猷,正在自己的临时军帐中接见一个少年,这个少年长得俊俏高大,皮肤也是十分的白,有一点儿文弱书生小白脸的感觉,但是他一身甲胄却显得他十分的英武,特别是眉宇间的杀伐之气,更是显出他是一个经历过沙场的家伙。
这个少年人正是被朱祁镇看中的戚继光,未来的抗倭名将民族英雄。
胡宗宪眉宇间藏着一丝丝的疑窦,他上下好一番打量站在自己面前的少年小将,他怎么也想不通面前这个小家伙是怎么得到圣心眷顾的,还是千里之外知道这个小家伙……戚继光当真是一个人才?
胡宗宪的疑问,没有藏着多久,他就从桌上打开了一副地图,地图上画着的大同府周遭的一切地理区域,甚至还有塞外北元的位置,还有一些已经有了一定年月的游牧人们的聚集地,胡宗宪指着这一幅图,看了一眼不苟言笑一脸严肃站在自己面前的少年问道:“喂,小子,让我看看你到底有什么本事,居然能被天子看中,来你告诉我,三日后,若是瓦剌和鞑靼合兵一处,从而攻我大同府的话,你会怎么打这一场仗?”
一旁的俞大猷也来了兴趣,他一双眼盯着面前的地图,心中倒是也有了几分看法。
他们这些跟沿海倭寇打的将领,从一开始都是在北边历练过的,所以倒也是不陌生,不管是对敌人还是地图。
戚继光不卑不亢,先是躬身作揖做了一礼,然后才走上前来,开始仔细观察起桌上的地图起来,随后只见他沉声道:“若是当今天子,是圣上亲自谋划的这一次对北边北元们的战斗,那么我相信以圣上的意思,断然不会如以前一般只是在大同府等着拒敌和歼敌,他一定是打算兵出大同,主动袭敌,所以将军,我的看法也是如圣上一般,我们大明有火器,只要布阵有方,可以打出如当年先帝永乐太宗一样的威风,从而彻底杀住北元南下的势头。”
胡宗宪听到戚继光的话,只是微微摇头苦笑道:“策划不过是人的想法,但是我大明的火器可不适合在那一马平川的地方放开来打,敌人的骑兵也一直都是远胜于我大明骑兵的,大炮重,火铳之类的装填满,命中也不高,而且极其容易炸膛……这些可都是缺点,所以守城有余,进攻不足。”
俞大猷这个五大三粗的人这个时候,也赞同道:“将军说得对,就算圣上有雄心壮志,但是事实就是如此,不然也不会调我等备倭兵来了,肯定也是防止大同府守城力量不足,这一点可以看出圣上对进攻也是拿捏不稳的。”
“不对!”戚继光语气严厉的忽然一喝,他注视着面前的两位顶头上司,望着自己的两位主将,他面色有些认真的掷地有声道:“圣上调来了神火飞鸦还有连子铳,甚至还有那装备骑兵的三眼火铳,这些都是圣上打定了主意主动出击的标志,而且我相信圣上一定是要攻而不是守,至于二位将军说的缺点,小将觉得都是可以解决的问题。”
“怎么解决?”胡宗宪眉头一挑,望着眼前这个相当认真的少年小将戚继光。
戚继光没有犹豫,只见他从怀中取出了一块折叠起来的破布。
上面似乎有很多的墨迹,似乎记录着东西。
戚继光取出这块破布,打开铺在了面前桌上,他语气平静的说道:“若是按照这样的阵型来布阵进攻的话,不管是再一马平川利于骑兵的地方,我也相信我们的阵型不会乱,甚至可以稳住阵脚,从而歼灭敌人,这就是我的方法,小将想的阵型——车营。”
半个时辰后,当戚继光从主将大帐里面走出来的时候,胡宗宪望着戚继光的背影,有些深沉的呢喃道:“这就是天才!一个真正知道如何运用火器的天才!”
俞大猷也点头称道:“他对于火器的理解,当真是令人惊叹,难怪圣上会点他的名,也不知道圣上是如何知晓这个小家伙的,此人若在,我大明日后倭患也好,还是北边也罢,定能稳如泰山。”
“可惜的一点是,他还是太年轻,他还需要更多的沉淀,车营虽好,但是还不够完善,来,你我一起再加强一番,从而给圣上递上去这一份来自于这个小家伙的军略。”
“是,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