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铁门里是一架电梯,从b99--a99,一共198层。何不凡从脖子上摘下一张刻写着他名字和信息的方块卡片,在a45层刷了一下,接着,电梯以极快的速度向上,一分钟后,两人从电梯口走出来。

嘈杂的声音传入耳中,李多恺微微皱眉,各种各样的人在巨大的拱形大厅里穿梭,这里就像一座巨大的商场,幸存的人们似乎忘记了不久前的灾难,在这里重新过上了无忧无虑的生活。何不凡拉着李多恺挤过嘈杂的人群,过道里的廊下,有不少人看着他们手里的衣服露出贪婪的神色。但是看到李多恺的枪,他们的目光又变得小心翼翼。

“让开!让开!好狗不挡道!”何不凡高声喊着。

“何不凡。慢点!”李多恺道:“着什么急!”

“着急!当然着急,因为你这个傻子,我都要错过看海啸了!嘿,一会儿给你看个好东西,我花了大价钱搞到的!”

他们挤过重重人群,终于来到一个铁栅栏面前,不少人在排队等候,栅栏口站着一个老头,乱糟糟的头发,胡子拉碴,他一言不发地从每个人手里收取各种东西,大多是食物,也有一些日用品。

末世来临,以前的货币体系早已崩溃,对如今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生活物品更有用。当然,吃的穿的尤其贵重!因此,物物交换是如今的交易方式。而交易的一切规则,只有有用无用一条。

终于,轮到了何不凡。他从怀里掏出两瓶牦牛酸奶扔过去,然后神秘兮兮道:“高老头,我要的东西准备好了吗?”

高老头将睡眼惺忪的眼皮抬起来,鼻子里发出轻轻的哼声,“何小子,我要的你准备好了吗?”

“当然!”何不凡看了看周围,小心翼翼地将一张卡片塞进老头的袖子里,“高老头,通行卡只能给你用一天,明天这个时候你得还给我。”

老头眯着眼看了一眼袖子里的东西,脸上露出些喜色,“放心。”

说完他从身后的架子上拿出两根黑色的特制伸缩鱼竿递给何不凡。

但是他的眼睛却落在李多恺身上,冷笑道:“小子,有这么一个朋友,可真是你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何不凡嘿嘿笑了一声,拉着李多恺跑了进去。

“何不凡,你把通行卡给他不好吧?”

“有什么不好!明天就拿回来了!拿着!”他将一根鱼竿交给李多恺,“走!钓鱼去!”

李多恺看着手中的鱼竿,有些奇怪,“这玩意儿咋用?”

“傻了吧你!”何不凡笑道:“钓鱼!赶紧的,别墨迹!到了你就知道了!”他们跟着人群,穿过环形的石头走廊,漆黑的石壁上滴答滴答落下水珠,水珠落入石壁下的凹槽内,顺着管道流向远处。这是水搜集系统的组成部分,毕竟在这山体之内,各种资源都十分稀缺,尤其是水资源更是珍贵。

终于,前面透出了些蓝色的光。

何不凡露出欢喜之色,走得更快了,李多恺也兴奋起来。

很快,他们面前出现了一个巨大的长达三百米的环形玻璃长廊。二十厘米的钢化玻璃镶嵌在墙体之内,通过玻璃幕墙,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

那是一个水的世界。

汹涌的波涛冲刷着玻璃幕墙,威力无比的自然伟力在众人面前绽放。

何不凡与李多恺走到玻璃幕墙上的一个窗口处,说是窗口,倒不如说是一个类似窗口的框,框边有一按钮,轻轻一按,有一长管接通,何不凡将鱼竿伸进去,鱼竿逐渐加长,最终大约有二百米左右停了下来,长管中发出咔咔声,许多卡槽将鱼竿固定。他们将手伸进框里,里面有铁甲手套,据说那种手套可以举起几吨重的物体。

李多恺也在旁边的一个框子里照做。

等他们准备好一切,外面忽然响起轰隆隆的声响,声音透过厚重的玻璃幕墙传进来,李多恺只觉震耳欲聋,难受无比。但他睁大了眼睛,紧紧盯着外面。

温室效应带来的气候变化已经不能用简单改变形容,而是巨变,甚至千变万化也不为过。大海啸淹没了众多的陆地,海陆变迁,地球的风带和大气也随之变化,李多恺听人说,在原本的东部地区,已经是一片汪洋,十二级以上的台风形成数千个风眼,那些风眼似乎永不停止,吞噬着一切。

在北方原本的西伯利亚地区,来自北冰洋的大海啸摧毁了无尽的高山,向大兴安岭这样的山脉已经永远沉入海底,成为海底山脉。与此同时,在原来的大同地区,千万年前的死火山爆发,喷出无尽火山灰,将北部天空陷入永恒的黑暗。

雷霆在空中嘶吼,球形闪电在海面上翻滚。

这还是东亚,在更远的欧洲,那里已经在大海啸后的五年内全部变成地漏大漩涡。有人预测说大漩涡会逐渐吞噬海水,最终将地球的海水全部吸进地底。到那时候,地核的岩浆会凝固,地球的温度将下降到零下五十度,最终成为寒冷荒芜的冻土星球。

不过这些也只是传闻,现在温室效应造成的巨变正在李多恺眼前上演。喜雅山本就是世界屋脊的最高处,这里气候严寒,终年寒冷,但是现在,天空好像漏了一样,瀑布一样的雨水倾泻下来,很快,山间形成了滚滚洪水,洪水过境,他们听到轰然的雷声。

“啧啧!太壮观了!”何不凡赞叹道:“小恺,你还记得小时候下雨吗?”

李多恺道:“记得一点,不过我小时候温室效应已经很严重了。”

“那也没有这个时候这么大啊!我家以前住在上海,就在长江的入海口,我听我爸说,最严重的洪水,比起这个就像毛毛雨。”何不凡赞叹道:“我看一万次也不会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