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9章 王允在行动

之后!

马日磾与议郎卢植、议郎蔡邕、杨彪等人在东观,为典校官藏的《五经》记传,参与补续《东观汉记》。

再之后!

马日磾又和光禄大夫杨赐、五官中郎将堂溪典、议郎蔡邕、张驯、韩说、太史令单飏等人正订《六经》文字。

这群东汉顶尖大儒,把校正过的经籍刻于石碑,立在太学之外。

如果江琛在场,绝对会激动得情不自禁。

这部经书,便是后世赫赫有名的《熹平石经》。

可以说,哪怕在这群星荟萃的汉末,马日磾在学问上,依旧能用实打实的成绩,砸死一大群所谓的名士!

当然,这样一位大牛,若在和平年代,自然看不上江琛,更不用说代替叔祖马融收徒。

谁让江琛出现的时机太巧了,抓住洛阳公卿接连遭受兵祸的期间登场!

并且江琛还以一个马其顿方阵,间接通过曹军打败了在王允、马日磾眼中无敌于世的虓虎吕布!

如此一来,已经二十却还没启蒙的江琛,反而变成香饽饽了。

马日磾推辞三次,直到王允面露坚决,他这才放心答应下来。

当然,王家让出江琛,马日磾必须有所表示,他让出给江琛加冠的权利。

王允此行目的达成,他心满意足离开谏议大夫府,眼见时间还早,此老干脆先后拜访卢植、皇甫嵩、杨彪等人。

正如王盖所言,特殊时期,江琛如要拜师,大操大办肯定不行。

既然规模不够,那就质量来凑。

但凡身处洛阳,得到王允承认,忠于汉室的名臣大儒。

此老一个个亲自上门游说,不到半日的时间。

王允不仅与众人定下江琛加冠和拜师的日期,甚至连江琛的表字,他都与杨彪商议好了。

“文先无须再送,留步。”

“客气什么,两步路而已。”

杨彪亲自送王允出府,王允刚想上车,耳际听到一声惊呼。

“咦,子师来了?

唉,文先你不提前通知一声,蔡某好带来焦尾琴,大家一起饮酒弹琴,论论诗文啊。”

王允寻声看向来人,脸上喜色飞快淡了下来。

杨彪低声劝道:“蔡伯喈不善心计,我等谋划,杨某未曾知会于他。”

“哼,这等读书读傻的呆子,王某可懒得理会。”王允横了蔡邕一眼,拂袖离开。

杨彪见状苦笑,连忙劝下气得胡子发颤的蔡邕。

董卓为了稳固统治,强征众人执掌政务。

王允为了汉帝安危,便于董卓虚与委蛇,即便这样,除了杨彪这些明眼人,许多士子都在背后把王允骂个狗血淋头。

相比负重前行的王允,蔡邕醉心书法学问,政治觉悟几乎为零,多次在大庭广众下说董卓的好话。

久而久之,蔡邕便被他们排斥在外。

今天杨彪邀请蔡邕过来作客,王允事前不知,无意遇上,自然不喜。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