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114、第 114 章

大约是那天听了弘晖的一番话,觉得他小小年纪能想到这个,也着实是很可聪明伶俐,于是胤禛就起了心思,想将弘晖的上学进度给提前一下。

原本呢,弘晖去学堂就是描红,识字,现在多了一个内容,要听先生讲半个时辰的故事,这些故事的来源是很广泛的,有历史上的,有民间传闻的,还有游记上的,乱七八糟。

先生只负责讲,不负责评论。讲完之后,胤禛会抽空来问弘晖这个故事说了什么,然后再让弘晖自己总结里面的东西,总结的不完全了,胤禛会给补上。总结的不好了,胤禛会给改正。

对于这种情况瑾玉是很乐于见到的,以前胤禛觉得弘晖年纪小,不耐烦哄孩子,和弘晖相处的时间也并不是很多,现下,胤禛一天至少要抽出来一个时辰问弘晖的功课,父子两个相处时间长,弘晖也眼见的更懂事儿起来了——孩子还是要有父亲的教导的。

专家都说了,有父亲的陪伴,成长过程中小孩子会有更多的安全感。

其实瑾玉的肚子里也是有很多很多的故事的,但是她不打算拿出来说,因为找不到来源。再者,胤禛找的这些就足够多了,光是一个历史,就足够让弘晖听个三五年了。

等再大点儿,说不定就不是听故事说感想了。

日子慢慢的过,转眼就是中秋节。胤禛上朝回来就和瑾玉说了一件事儿:“江南那边上了折子,请汗阿玛去巡视江南。二十年前,曹家建造行宫的事儿你知道吧?”

瑾玉现下也才二十呢,不过这事儿她是知道的,因为闹的很大。不是那种负面意思的闹,是那个时候吧,本身朝廷没多少钱,康熙二十来年的时候,正好是在打仗,康熙亲自带兵。

然后,当时江南的官员,曹家,自家掏钱建造了个行宫,然后请打完仗回宫的皇上去江南那边巡视。说是巡视,其实就是请康熙去玩耍的,仗打赢了,总得要想法子休息休息。

况且这行宫不要国库出一文钱,全都是曹家自己掏钱。

光是这份儿心思,康熙就赞不绝口,去了一趟之后,虽说是下旨不许臣子再私下建造皇宫——生怕官员们有学有样,但谁家是曹家那样能自己拿出百万家产的?怕不是这最后,建造行宫的银子还是要摊在百姓头上,那他康熙成什么了?隋炀帝?行宫遍地走?

所以这事儿肯定是要制止的,哪个官员私底下建造行宫,那绝对是要被摘了帽子顺便流放,家产还得充公的。

就是曹家,在明面上也没有得到奖赏,可实际上,随后曹家就被调任到织造的位置上了,顺便当年的曹老爷子,就掌握了江南那边的密折渠道。但凡江南事情,曹家老爷子有直接上折子的权利,并且可以走秘密通道。

费扬古就说过,曹家老爷子这一步棋走的实在是险,好在他是第一个走这一步的,所以也并没有给曹家带来灾祸,反而是带来了一线生机。

这行宫吧,后来康熙也就去过两次,但每一次去,曹家都是自己花费银子修葺,当然,明面上他们家肯定是不会宣传这事儿的,毕竟圣旨都已经下了。

可实际上,该知道的都知道,人人都觉得曹家才是康熙嘴心腹的奴才。

“汗阿玛一直夸赞曹家忠心,其实在我看来,曹家简直就是奸诈小人。”胤禛对曹家也很是不喜欢,一方面是曹家虽然是用自家银子建造行宫,可实际上,康熙给他们的补偿是远远超过他们家所付出的。

江南织造那位置多重要啊,但凡只织造,实际上都和密折有关系的。曹家靠着这个织造府,每年敛财至少要十来万。就这十来万,自己拿去建造行宫不好吗?非得要用曹家的手,然后再从曹家中饱私囊。

就不信曹家用的材料,真是他们自己掏钱买回来的。就算他们掏钱了,也肯定不是市场价买回来的。

身为皇子龙孙,以为胤禛没遇到过这种低价买东西的贿赂吗?

“也不知道汗阿玛怎么会坚定的认为曹家是真的忠心呢?”胤禛叹口气,瑾玉笑道:“定是你太过于偏见了,所以只看得见曹家的缺点,汗阿玛那样的人,若是曹家真是半点儿好也没有,你以为他能容的下曹家?就凭曹家那一个老太太当年的喂养功劳,一个闲散职位就顶天了。”

胤禛皱了皱眉,瑾玉又说道:“就说这些年,江南那边可曾出过大事儿?曹家若是真的半点儿功劳也没有,曹家的子孙,怎么还能得到汗阿玛的嘉奖?”

“你啊,这性子就是太过于嫉恶如仇了,但凡一个人身上有缺点让你看不惯了,你就再也看不见他身上的优点了,这样不好,人都是有缺点有优点的,就算是缺点大过优点,但是只要你会用,这人照旧是能派上大用场的,你看连你儿子都知道人人都有特长,要用到好地方才能发挥出来这特长,你怎么就不明白呢?”

瑾玉恨铁不成钢,活该自己最后被累死,那么多的朝堂大臣,你不知人善用反而是要自己勤勤勉勉,熬夜早起,一天折子上写个万儿八千字,不累死你累死谁?

别以为写字是很轻松的,一方面,批改折子,你得顾虑周全,细细思考,当皇上的,一个字用的不妥当可能就会让官员想偏了,然后事情给办砸了。所以,这个精力不能少。

一方面,胤禛对自己要求挺高,他肯定不能让人觉得折子上的字是瞎写的啊,不能写得太不好看了,得字迹清晰明白,不能让人看错,那横平竖直的,肯定得要求写字的人坐得端正,一整天挺胸抬头试试,看你这身体僵硬不僵硬。

瑾玉觉得胤禛这习惯不好,回头不如劝劝他,让他多弄几个印章?一个就刻上朕知道了,一个刻上不行,重写。一个刻上你以为呢?

反正就万能回复的话嘛,她现在能想出来小一百句。

回头问问胤禛的意思,看他批折子的时候哪一句用的最多,然后就刻印哪一句。

她可真是个小机灵鬼,这样的法子都能让她想得到。

瑾玉美滋滋的,伸手拍拍胤禛的肩膀:“俗话说,世界的改变都是懒人带来的,所以你要学会偷懒才行啊,当然我说的这个偷懒不是说让你不做事儿,而是说,要让你想法子,将原本繁琐的事情给变得简单起来,明白我意思吗?”

胤禛皱眉:“俗话?哪儿来的俗话?我怎么没听说过?”

瑾玉赶紧轻咳了一声:“那可能是我编造的吧,反正这个不重要,你就说我说的有道理没有就成了。”

胤禛嗤之以鼻,他才不觉得有道理呢,圣人都说勤能补拙,一个人若是没别的优点,至少勤奋算是个优点啊。若是来拿勤奋都没有,那这个人可就算是白活着了,一点儿价值都没有了。

瑾玉也不和他辩驳,只岔开了话题:“那皇上打算去江南吗?”

胤禛面色就有些不好了,若是康熙不打算去,这事儿他自然也就不用提起来了。

“我不能去。”看得出瑾玉眼里的期盼,但胤禛还是摇头了:“这次太子要跟着去,京城总得留着人照看,大哥说是想去江南给大格格采买嫁妆,三哥说是想去江南书院转转……”

于是上面的一下子就都走了,剩下的年幼的撑不住事儿,必得有个年长的留下来。很不幸,胤禛就被选中了,从老大到十六,胤禛和老八,还有小十三这三个被留下来了,剩下的人都可以去江南浪了。

瑾玉也有些惋惜:“也就是说,咱们去不成了?”

“那行吧,正好和你说一声,我之前不是答应了带二格格他们去一趟护国寺的吗?若是咱们不去江南,明天我们就出发去护国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