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次倒是真要感谢一个人。”具体的事儿,为了不让瑾玉担心,胤禛也没有说的特别的详细,但是有个人他最好是重点提出来了:“我在扬州外面,差点儿就没命了,是一个叫李卫的乞儿救了我,你回头先让人好好安置一下。等我下午,我再亲自见见。”
“怎么回事儿?”瑾玉连忙追问道,她知道上辈子胤禛是特别看重李卫的,李卫从一个乞儿出身的人,到最后成为封疆大吏,那也就是个传奇故事。
但她不知道,这两个人是这么认识的。
“在城外遇上了黑店,路边吃茶的时候中了蒙汗药,差点儿就被人给做了肉包子了。”胤禛说道,是李卫机警,将那茶摊给砸了,然后给侍卫们带路,将他暂且藏在了一个破旧的土地庙里面,这才躲过了第一次的追杀,然后就让胤禛的警惕心给提上来了,接下来的道路上心了,警醒了,能逃命的几率也就更大了。
瑾玉立马转头吩咐赵嬷嬷亲自去一趟,要先将李卫给安置妥当了。
“你觉得更有可能是谁?江南那边的官员,还是盐商,或者是京城里的人?”瑾玉问道,胤禛无奈:“刚才不是和你说了吗?怕是人人都有份儿。”
瑾玉停顿了一下:“那太子也是有份儿的了?”
胤禛立马就察觉出有什么不对来了:“怎么会怀疑到太子?”
“我之前遇刺的事儿,宗令曾经来和我解释过,话里话外的都是在为太子开脱,言下之意就是太子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我原先还好奇,太子做没做的,咱们看证据不就成了吗?再者说了,我什么时候怀疑过太子呢?为什么要多此一举的给这么多解释?和十三弟说,十三弟也是一头雾水,还说宗令以前是个公平公正的,从不会插手夺嫡的事情。”
“现在想想,正话反说,他越是为太子辩解,实际上,是不是就越是想让我怀疑太子呢?”瑾玉说道,她这边怀疑太子了,那胤禛那边的事情不就是和太子没关系了吗?
太子毕竟只是一个人,分身乏术是不是?
或者说,太子的格局就那么点儿,只盯着个女人,完全不关心外面的大事儿了对不对?
“一团乱,太子和八福晋,到底是哪个出手了?”瑾玉皱眉,宗令都能说假话的话,那九福晋说的,又有几分可信呢?
“宗令有个儿媳,是甄家的女儿。”胤禛说道,甄家是管着盐税方面的事情的。
“这些事儿,你不用发愁,回头我会找人查一查的。”胤禛伸手摸摸瑾玉的脑袋:“再者,上面还有汗阿玛呢,我遇刺的事儿,虽然我自己没有说,但肯定会有人帮我说,你只等着就是了。”
不管是太子还是八福晋,他们想要的不都是一样东西吗?到时候这东西多是让他们看都看不到,摸都摸不着,他们是不是就会绝望了?
这才是对他们最大的报复。
胤禛话头拐到交通灯上面:“用的挺好,路人和马车都是井然有序的,看着整整齐齐,特别舜颜。”
瑾玉是早就发现了,胤禛这人是稍微有点儿强迫症的,东西要摆放的整整齐齐,衣服要穿的规规整整,那路上看到大家都走一个方向,怕是心里也很满意,治愈强迫症。
瑾玉是懒得搭理这个人的。
缝合伤口的人,虽说是要静养,但也不能是完全躺着不动弹的,胤禛又躺了片刻就起身转悠起来,这边走走那边走走。
回头用过午膳,就亲自见了李卫。瑾玉跟着去凑了热闹——李卫救了胤禛性命,她这个胤禛的妻子,想去见见救命恩人这是很正常的事儿。
李卫是个十四五的小孩儿,相貌稚嫩,身材瘦弱——大约是个乞儿也吃不饱,脸上也黑黢黢的。不过,大约是被赵嬷嬷找人给擦洗了一下,身上也换了衣服,看着倒是干干净净的。
“你以前读过书?”胤禛问道,在路上他就发现,李卫是识字的。
这会儿李卫跟着笑,带着几分憨厚:“我爹是读书人,我从小跟着我爹念过书,后来我爹因为水匪……”说到水匪他停顿了一下,看了一眼胤禛。
胤禛转头和瑾玉解释道:“其实就是无意中撞见了私盐贩卖的现场,然后被杀人灭口了。”
随后李家就落魄了,没有男人当顶梁柱,李卫的亲娘一场大病之后没了,只剩下李卫兄妹两个。族中说李父是枉死,不能葬入族中坟墓,又说李母死的早,怕会成厉鬼,也不能葬入祖坟。
随后就贪掉了李家家产,将兄妹两个给赶走了。
李卫用身上最后的值钱的东西将父母给安葬,然后就带着妹妹成了乞儿——他倒是想光明正大的赚钱呢,但是,私盐那边还等着灭口呢,他一露面,指不定就要出什么意外了。
他自己死了他倒是不怕,说不定还能闹一场为亲爹找个公道,可是,他还有个妹妹,现在也才七八岁。他放不下妹妹,所以只能当个乞儿带着妹妹东躲西藏的。
现下跟着胤禛进京也是带了赌一把的心思——若是胤禛能帮他报仇,他日后做牛做马的报答胤禛。若是不能,至少他自己也能走一条路子出来。
瑾玉最是心软的一个人,忙问道:“那你跟着王爷进京,你妹妹呢?”
“有人专门留下来保护他妹妹,他们走的另外一条路,想必不日也会进京。”胤禛帮忙解释道,那侍卫没露过面,别人都不认识摸,他带着个女孩儿进京也不会有人起疑什么的。
瑾玉恍然大悟:“那回头就直接接到王府来吧,你和你妹妹,都留在王府,你既然是想跟着王爷,那不读书总是不行的,日后要不然还是多看看书识几个字?”
正好府里有先生呢,花月的儿子女儿,可都跟着先生念书呢。
不过,家里的小孩儿越发的多,弘晖和弘昀是在皇宫念书也就没法子了,要不然她搞个小学出来?小孩子最是好培养了。不过,就担心康熙会起疑心——怕他们是在培养人才,争取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