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算过段时间就去畅春园住着。”说完了孩子的事儿,康熙就忽然开口。胤禛噗通一声就跪下了:“可是儿子照顾不周,汗阿玛生气,所以不愿意在宫里住着了?”
康熙摇头,伸手将人给拽起来:“你这人,一把年纪了,还是如此心急。若是我真对你生气,何必等孩子生下来呢?我是为你着想,既然我已经退位,就不好在宫里继续呆着了,国无二君,若是一件事情有两种声音两种意见,那下面的人到底是看谁脸色办事儿?你汗阿玛不糊涂,若是我留在宫里,这宫里早早晚晚,会成两股势力。”
并不是所有的儿子都甘心的,就像是老八,为什么要将惠太妃接到自己府上去住着?别和他说什么抚养之恩,康熙不信那个。
老八是孝顺,但那孝顺,只对良妃。
只要那些儿子们没有彻底的臣服胤禛,那朝中的大臣们也定然是有各种心思的。康熙住在宫里,就很容易将事情往严重方向引。
就是康熙说的,同一件事情,若是有两种处理方式,那大臣们到底是听谁的呢?
胤禛也是孝顺,但胤禛是帝王了,他自己也有自己的处事方法。
知子莫若父,胤禛的性子,康熙能不明白吗?
胤禛是一个眼睛里不揉沙子的人,他做事儿,向来丁是丁卯是卯,爱憎分明。
可康熙就不一样了,康熙八岁登基,和鳌拜等权臣周旋了四年之久,后来哪怕除掉了鳌拜,那朝堂上的大臣们看他年幼,也是多有隐瞒欺负的。康熙一点点儿的从儿童长成成人,从龙椅上的吉祥物变成明君,这其中所受的,不是一星半点儿。
这样的人,他圆滑,有些事情他能缓一缓,他做事儿可能是走中间道路,灰色地带。他性子比胤禛要和善许多,他晚年要的也是个仁君名号。
两个人性子不一样,处事方式不一样,那康熙能保证自己在朝堂大事儿上不开口吗?
不能,所以,他很有自知之明,既然是控制不住,那索性就眼不见为净。他住到畅春园去,朝堂上的事儿再不管了,除非是胤禛求到跟前,实在是没法子了。
一山不容二虎,一国不能两君,这宫里,也只能留下一个。
早先康熙打发没有子嗣的妃嫔们去畅春园的时候,已经是早就安排好这一步了。
“汗阿玛不给儿子尽孝的机会吗?”胤禛问道,康熙笑哈哈的摆手:“孝心不是非得要晨昏定省,你好好的当这个皇帝,将大清治理的更好,那就是你的孝心了。再者,宜太妃等人伺候我多年,她们若是要进宫来探望,你是许还是不许?”
这宫里进进出出的人多了,是不是能做手脚的地方也就多了?
他住到畅春园去了,宜太妃等人想进宫就没理由了。
话里话外的,都是为胤禛考虑。胤禛都有些红了眼圈了——一把年纪了,现如今才感受到深沉的父爱。
以前的康熙,站在皇位上,多多少少对儿子们都还是有些衡量臣子的心思的。
胤禛也没了阻拦的话了,他亲自将康熙送到了畅春园,康熙惯用的人手,惯用的东西,只送走一半儿——全送过去的话,倒是显得他迫不及待的赶人一样。
自此,这宫里,就只剩下佟太妃,还有胤禛夫妻俩了。
至于弘晖和弘昀,弘晖一个月里面有半个月需要住在畅春园接受康熙的教导,弘昀则是还留在宫里读书。
瑾玉是不太想让宗室子弟在宫里读书了,但是这事儿得慢慢来,否则,就像是宜妃那事儿一样了,定然会有人吵吵着康熙才刚退位,瑾玉这边就容不得宗室子弟了。
接下来就是胤禛施恩的时间了。
先是后宫,武氏被册封为宁妃,宋氏被册封为齐妃。
瑾玉听着这封号就忍不住挑眉了,怎么,人都没了,这齐妃的称号倒是还在?胤禛是不是挺喜欢这个齐啊?不过,这话可不能说,毕竟还有一个大格格在呢。
看在大格格的面子上,李氏也被追封为妃了,封号为辛。
辛是有罪的意思的,李氏当年是戴罪之身,虽说现在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并不是死了就一笔勾销了。
册封完了后宫之后就是就是册封儿女,弘晖和弘昀年幼倒是不着急,大格格已经出嫁,这时候就得册封一个公主了,胤禛一上来就是和硕公主,顿时就尊贵起来了。
至于二格格,不到嫁人的时候呢,宫里也就只是叫一声二公主。
自家的亲子女册封完了,就该是兄弟们家里了。但凡有嫡子的,先册封嫡子为世子,没有嫡子的,就且先放着了。胤禛这个态度就很明显了,看重嫡子。
现下看起来是没什么大影响的,但日后只要成了规矩,这影响可就大了。
这些事情原本和瑾玉是没多少关系的,反正她都是皇后了,封后大典早在胤禛登基之后就举办过了——也是考虑到生孩子坐月子太耽误事儿,后宫不可一日没有主母,所以早早的就赶在瑾玉生孩子之前先给将名分给定下了。
然而,一一大早圆明园那边就来了口信,说是瓜尔佳氏求见。
瑾玉都差点儿忘记了还有个瓜尔佳氏。轮身份吧,虽说胤禛没碰过她,但当年康熙旨意,侧福晋的名号还在玉牒上写着呢。按理说,该是册封为后宫妃嫔的。
可胤禛没工夫搭理这些,瑾玉也不喜欢这宫里再多一个人。
她始终觉得,瓜尔佳氏还没彻底放弃。否则,为什么要在这会儿冒出来呢?她这新皇后才当了没几天,若是不愿意将瓜尔佳氏接回来,那民间就指不定是个什么说法了。
若是接回来吧,自己心里不痛快。
抱着小儿子,瑾玉就有些犯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