瑾玉的信誉是很好的,说什么就是什么。胤禛伸手捏了捏眉心,他原本就是想养生,但若是出现这么一个结局的话——养生的事儿又不是不能找别人。
再者,养个道士在宫里,传出去也不好听,带来的后续影响怕是也会很大。
“我打发他出宫。”沉吟半天,胤禛终于拍板决定了:“但是,人也是十三好不容易找来的,若是一点儿不用,怕是十三那边也说不过去,让他先住在京城,然后请太医过去,他对养生或许是有几分法子的,太医也可以多和人交流探讨一番。”
瑾玉点头:“取其精粹?”
有这么点儿意思,瑾玉这几年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取其精魄,去其糟糠,时间长了,胤禛也受影响,想想这话也确实说的很有道理,能说出这样的话的人,必定是个大家。
随后胤禛果然是让人将这道士带出宫去了。然后,胤禛坐着办公的日子就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站着办公,或者是瑾玉说的,让人将折子挂起来,养心殿的御书房,从门口到里面,挂了一条长长的绳子,上面夹着有几十个夹子,每天苏培盛都要带着人先将折子给打开,然后夹上去。
胤禛就背着手在下面走来走去,看看正面再看反面,看看反面再看别的,几个折子对照着一起看。心里有决断了,就拿着印章在上面盖印,或者是指挥人拿下来,自己说,弘晖几个人写。
再或者,就是弘晖几个人在旁边读,胤禛自己背着手在屋子里一边练五禽戏一边听,听完了再给意见。
每天吃了早中晚三顿饭,也不能立马去看折子,得跟着瑾玉在御花园里走动两柱香时间,从养心殿到神武门,再从神武门走回来,走得快了两柱香,走的慢了三炷香也是有的。
睡觉之前得用热水泡脚,睡觉时间不能超过十二点。
当然,一开始胤禛肯定是很不适应的,总觉得有许多事情没做完,他并不想丢下政事去做别的。然而,瑾玉总会有新的借口将他给找出来。
今儿是讨论火车轨道的事情,明天是讨论成衣厂的事情,后天是讨论该不该建立一个军校,若是建立的话,谁来做教官。大后天再来讨论这个大棚蔬菜,这么些年了,是不是也该弄个菜篮子工程?
什么是菜篮子工程呢?
就是将南方的蔬菜送到北边,北边的天气,那一到冬天,除了白菜和萝卜几乎就没别的了,但是南方天气暖和,就算是到了冬天,也是有很多种蔬菜的。
但是这个吧,耗费人力物力太大,再者,蔬菜的保质期就那么短,也实在是不好弄。
就算要弄,也得等火车建立好了再说。
是的,火车是在建立当中了,五年了,火车的动力问题总算是解决了,并非是瑾玉一个人的功劳,而是有科研所所有人的功劳。
科研所也建立起来了,这个是雍正八年年底建立起来的,吸纳了许多人才。火车的事儿,就是瑾玉提出来问题,他们负责解决问题,最终是拿着瑾玉的预期,弄出来了蒸汽机动力机。
是烧煤炭的,一开始这些煤炭的利用率不高,蒸汽机工作的时候,那燃烧的煤炭冒出来一股股的黑烟,差点儿让人以为是哪儿起了山火。
这个问题其实是很不好解决的,不过是改进改进再改进,现在是略微的改善了一点儿,并不能彻底解决。瑾玉提出来的办法就是从现在开始就保护环境,山林伐木多了几个规矩——不管是有主的还是无主的,但凡是砍伐树木,都要按照双倍的补偿再栽培树苗。
效果吧,现在还没看见,但是时间长了,这个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了,那环境方面的问题,就能有很大的改善了。
反正瑾玉是每天都有新主意的,就算没有新主意她也能想的别的借口,比如说,弘晖的儿子要到念书的年纪了,该不该在宫里念书,不在宫里的话是不是能去外面?
别的学堂吧,怕不安全,要不然,建立一个皇家幼儿园?
当初他们夫妻在城外弄的公园,现在过了十年了,开始盈利了,这个利润用在哪儿比较合适呢?要不要建立新的公园?选址要在哪儿?
弘昀的福晋今年怀孕了,弘昀正好出海去了,是不是得经常让人去探望弘昀福晋一下?
只要瑾玉想,她总是有无数的话题的。
一个月过去,两个月过去,胤禛就慢慢的养成了这样的习惯了——用过饭之后,就跟着瑾玉去御花园里走一走。瑾玉有时候说的话对他也是很有帮助的,大的方面她从不插手,但是小事儿上,总能给人很多的灵感。
就好像这个鼓励生育的事儿,孩子长到八岁,朝廷发放抚养费三两银子。长到十岁,再发放一两银子。十二岁,朝廷免费让人去上学,当然,书本衣服饭菜什么的,得自己掏钱。
现下百姓们有钱的多了,就很愿意让孩子上学了。
朝廷国库也丰盈,一年年的,总有许多工厂建立起来。还有那海上生意,还有丝绸之路也被打通了,对外贸易几乎是给国库带来了总收入的三分之一的利润。
有了这许多钱,胤禛花用起来也就更轻松了。
这五年时间,光是朝堂学院就建立起来十二个,和之前的中等地区不同的是,这十二个,是终于开始往贫困地区发展了。
女学也在瑾玉提出半工半读的想法之后,经过艰难的挣扎,也总算是扎根了,并非所有的女学都是织布,有做衣服的,有织毛衣的,有糊纸盒的,反正只要愿意想,总是会有赚钱的手段的。
就算是不赚钱,光是省出来的一天三顿饭,也是会让很多人心动的——再者女孩子吃不多,也能从自己口粮里再省出来一半儿拿回家,那几乎就是两个人的饭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