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堂叔不会不知道,东境境外,多山多水多丘陵,乃是易守难攻之地。要和楚王朝开战,就算是双倍兵力,其实打起来也吃力。
大华是不缺兵马,但如果贸然开战的话,东军全搭进去,或许能打下楚王朝,再将南军全数调进去,或许倒是能一举平定境外四大王朝。但到底多大的伤亡,谁也预测不了。
而且,天子堂不可能动南军相助!宁君分析而道。
这不止关系到外战,还关系到朝堂之事。
如今赵康年上位,好不容易才将南军给握在手里,视为天子堂倚仗,不可能轻易调兵来东境相助,一旦给打残了,到时候贺千秋不会不抓住机会,一举翻盘。
仅仅依靠东军的话,就如宁无术所言,这几代的东军养尊处优太久,战力根本比不得北军这样的血火熬练出来的精锐之师。各种因素下,要想凭借东军之力打垮四大王朝,太呛了。wΑp
宁无术也知道宁君的担忧了,叹气道:的确,开战绝非是眼下局面最佳的选择。但不不开战,楚牧之只会越发的有恃无恐!
楚牧之就是知道这一点,方才敢明目张胆的召开四王峰会,不将大华国放在眼里。
如果能调大量北军过来,倒是能让楚王朝忌惮。
可北方的太平,便是因为宁君一战将关外诸国打疼打残了。
有七百万北军精锐在,关外诸国不敢造次!
但如果北军东调,出现大量伤亡,没足够的兵马震慑,就怕关外诸国里的佼佼者,又会生出异心来。
关外六大国是被打的几乎全灭,北方关外里里外外数十国,一旦有人整合的话,也将是一大祸端隐患。
北军,有北军的职责!
可以这么说,大华国的兵力强盛,并非灭不掉楚王朝。只是就怕代价难以承受。
大华国如今各军都保持一个平衡状态,保证着大华国的安定繁荣发展。
这样的平衡被打破的话,那就等于埋下祸端。
所以,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不到必要时刻,开战不是我们的选择。但若是真要打,抽调南军东军助阵,举国资源东调,我们一样可以不计代价灭楚牧之!
宁君有宁君的决断。
他不愿打,但不代表就不敢打。
以战扬名的北王宁君,会惧战,那才是玩笑话了。
那你的意思是
宁君皱起了眉头,赵康年有意再设立一东王,和我私下商讨过,觉得李家有一个人倒是可以。我打算,让她以储王的身份去参加四王峰会。而我,暗中过去!
闻言,宁无术一愣神,这事他并不知晓。
也诧异了,再设立东王?大国柱这不是养虎为患?在东境,就算是东王倒台,但李家威望三百年,东境百姓还是认李家!要设东王,非李家人方才得民心!而用李家人的话,是养虎为患啊!
就怕,又养出了一个李七曜来。
宁无术是真的不明白了,天子堂好不容易才打破东军局面,得到东军督军的倾靠。
这种情况下,东军最理想的选择,便是学南军那般,不封王!
再立东王,弊端无限啊!
宁君却是摇头,不立王有不立王的好处,但也有坏处。就避如,如果东军的这场变故,便取消的王位。那张帝和贺千秋都该担心了。不客气的说,我没什么大碍,但北军上下,怕是人心也要浮动一片。
直白点说,东境如果不设王,那天子堂的意图就昭然若揭了,便是收复大权于中枢,大华军王这一职务,将会逐渐被取缔掉,成为历史。看書溂
这将会影响到太多人的利益。
那时候,天子堂会会成为这些人的众矢之地。
贺氏军部,西南大军,北军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