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年,你宁君,我,还有陈彦烽,狄炳生,朱宁,就站在这里,决定了改变北方格局的北伐之战!
那个时候,我们的目标都是打败关外八大国,换北方太平!谁能想,会走到今日分崩离析的地步!
董朝走近到宁君身后,忽发感慨。
到今日勾心斗角,各自如水火不相容。
可他们曾经也经历过上下齐心的年代。
宁君淡淡的呼出一口气,你觉得走到今日,怪谁?
不知道,怪就怪野心啊。
董朝忽笑,然后侧目认真盯看着宁君,其实如果你对北军多费一些心,多给我们一些抱负的展望,我不会反你!
你是知道我这个人的,其实做不做王无所谓,但胸中有一腔抱负还在,人未老!
他的意思,其实是希望宁君能带他攀岩上一座一座的高峰。
但是,宁君已经走到了北王之位,位极人臣。
再往上,又是什么样的风景?
你这个人,就是不懂得消停。我们几位,都在三十岁前就已经走完了无数人一辈子的征程,坐享其成有什么不好?宁君略复杂的道。
某种程度上说,董朝和梁顺康,及其儿子是同一类人,有着太大却意义不大的野心。
明明已经走到了一个常人无法奢望的高度,却异想天开的想着,还能不能更进一步,更进一步!
这种人,通常难有好下场。
功成而就的道理,适合任何时代的任何人。
人活在世上,没了追求,才是最可怕的事情。董朝没反驳,而是说出心里的想法,又道:宁君,现在的情况和三年前已经不同。三年前你可以心安理得的坐在北王位置上,接受亿万百姓的敬仰。但现在,你和君上的关系已经势不两立,即便你不为三年前的事情讨要公道,君上也容不下你。但凡有任何机会,君上都会些下杀手!
你想安稳,他必须死!
这一局,你打算怎么破?等死,还是拼一把带着北军将赢霄取而代之?
董朝的脸上洋溢出不掩饰的嘲讽。
宁君何人啊?
不是什么好人。
对敌人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但不可置否的是,宁君是一个好臣子。
忠君报国四个字,用在宁君身上,再贴切不过了。
但是,他从未辜负赢霄,赢霄能打破贺千秋的控制,不再受贺千秋控制的傀儡,都是宁君和贺千秋博弈的结果。
而赢霄却负了宁君。
作为君王,不会喜欢功高震主的臣子。
而宁君则就是这样的臣子。
甚至说,但凡宁君生出了君临天下的野心,他将比贺千秋更加可怕。
宁君,君临天下的君!
这既是,民间百姓对宁君的看法。
贺千秋虽然有军队,但名声极差。
而宁君,既有无敌之师,又有无敌威望!
他若当真想为君,起码有一半的机会,能将赢姓江山给推翻。
故而,那怕赢霄知道宁君并未有不臣之心,但也要杀宁君。
因为,宁君生出任何的一丝不甘人下的念头,对整个大华国,对赢姓江山而言,都可能演变成一场灾难。
终于,赢霄出了手。
可惜的是,宁君差点死掉,但没能死掉。
现在,回来了。
他又该,以何种的态度,面对赢霄?
赢霄,又该如何面对他呢?
董朝觉得很嘲讽,如若当年宁君能一开始就学贺千秋,控制朝堂。又岂能有后来的那么多是是非非,迂回曲折。
当然,事实是没有如果。
如果宁君当年当真这么做,也就不是宁君了。dfy
你已经不抱胜券了吗?
宁君没回答问题,忽然问道。
董朝皱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