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康年这一生,很难评判。
他是大华国的忠臣,也是对赢姓皇室最忠贞的国柱爷!
而且,赵康年是历代极为罕见的平民出身的国柱爷,在位期间,大华政令俱是出之他手,无一过错。
若他效忠的对象不是赢霄,赵康年大概能成为史书上的千古名臣!
可惜,赢霄终究是位扶不起的阿斗!
宁君不能原谅赢霄,但对赵康年,却恨不起来。
这样一个对大华国忠心耿耿的老臣,如何能惹人生恨?
其实当年赵康年没坐上大国柱的位置,宁君还有些瞧不上这个人,觉得赵康年心机太重,喜欢投机取巧。
但赵康年坐上大国柱的位置后,做的每一件事,每一份的谋划,都让宁君极为佩服。看書溂
真正的无双国士!
故而,哪怕已经决裂,宁君还是希望请动赵康年回到朝堂,扶持赢轩。
宁君的选择,还是不愿为君。
对下面的将士,宁君心里大概已经隐隐有的想法,各有后路!
没人知道,宁君之所以选择赢轩,并非是因为赢轩年幼,便于操控。
而是因为,赢轩的父亲,是一位君子。
赢出道是一个君子,他培养出来的儿子,也应该是一个君子。
直接让赢出道为君,却又不行。
赢出道有治国的本事,但目前的大华国和西崖的战事摆在眼下,无论是朝堂还是军方,都不能出现两种不同的声音。
你当真,不打算再近一步,成为千古帝王?
赵康年有些不相信宁君,对君位无觊觎之心。
宁君如今这一步,已经是国之战神。若是登基,日后史书上不会记载宁君的君位来的名不正言不顺。
凭借宁君诸身战功,足以让宁君被评为一代军马帝王,可载誉千古!
当帝王,多少人梦寐以求而不可得?
宁君就一点不起心思?
想过不止一次,但最后还是觉得没意思。赵康年,当君上好吗?民生重担俱在肩上扛着,当真不累?
更何况,这世上并没有真正意义的天选之人。我能做一个战无不胜的军王,但未必就做的好一位帝王!
民生之事,你胜我十倍!
这话并非自谦。
在民生这一块,宁君真不算内行。
如若不是,当年宁君在成为北王的时候,也不会将这些都交给董朝负责。
打天下他行!
治理天下,他就未必多能耐了。
大华疆土,在宁君的心里一直都是天下万民的,非谁一人之河山。
他啊,还是不要去尝试坐这江山了。
政策失误,不是游戏。
而是会有无数百姓跟着受苦。
且,他真对皇位不感兴趣。
哈哈哈,如果赢霄听见了你这番肺腑之言,不知道肠子会悔到什么程度?明明只要他心胸再宽阔一点,你我他三人应该是成一场君臣佳话才对。
可惜了真的可惜了。
到最后,赵康年的声音细弱蚊呐,也极尽嘲讽。
赢霄啊,大华国唯一一位被废黜的君上,是输给了自己的猜忌。
你还没决定,要不要继续做大国柱?宁君淡问道。
和赢霄的一切,已经尘埃落定,没必要继续念念不忘。
不做了。
赵康年缓过思绪,便道:我这身体已经这样了,到底能活多久真的不好说。大国柱之位给苏无殊或者秦升吧,他们这些年虽然以我马首是瞻,但也都有真才实学,足以担任大国柱之位!
至于我,如果你不嫌弃,我愿为君上老师,悉心教导!
不做大国柱,仅仅为君师!
这既是赵康年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