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七十章:仙学巨子

此后,徐重光便在武当山,传授武当武术,同时继续钻研内外拳术、五宗丹道、中医药理。

当年曾说要收集百家吐纳法,如今他便览千百部呼吸功法,通读各派拳谱。

如此日复一日,徐重光只觉自己已经快要触及内功本质之时,忽然听闻道童来禀,言龙门祖庭白云观,有一人前来拜访徐重光。

来人正是当今道教协会副会长,龙门派第十九代弟子,圆顿子——陈撄宁。

这是一个徐重光无比熟悉的名字。

陈撄宁,怀庆人,幼承家学,熟读儒典,精通诸子百家,学贯三教。

十岁读《神仙传》,即萌生学仙之念,后来考中秀才,但却患了痨病,为了恢复健康,开始尝试修炼丹道功夫,果然逐渐恢复健康,于是便考入安徽高等法政学堂。

但两年后,便因为痨疾复发而不得不辍学,为了驱逐痨病,陈撄宁正式离家,四处求师,侥幸遇到几位货真价实的高人。

譬如剑仙门梁海滨。

尤其是光绪三十三年,陈撄宁在安徽省怀远县亲自遇着高人,允许陈撄宁实地试验,证明仙家之说非虚,这才坚定了陈撄宁求道之心。

于是他正式投入丹道之中,以数年时间,通读《道藏》,阅千百部秘籍。

这是极其了不得的成就。

在民国之前,受限于印刷手段,想要通读道藏是极难的。

而民国之后,也只有两人能够通读了卷帙浩如烟海的藏经。

一位是在峨眉山金鼎通读佛教《大藏经》的南怀瑾,一位是在上海通读《道藏》的陈撄宁。

当然,徐重光也可以说是通读了百家拳谱,同时为了比较,还钻研了大量丹经道藏。

同样的,陈撄宁也正是为了能有所比较,便特地跑去杭州海潮寺华严大学阅读佛经。

但光有道教、佛教尚不够。

近代西方科学兴起,陈撄宁于还自学化学,物理,西医,将仙学和西方科学结合。

在一九二二年和一九三二年这十年里,陈撄宁与同道数人在家中进行了数百次外丹试验,终因军阀混战和日寇侵沪受到破坏,未获最后成功。

一九五六年,道教协会成立,陈撄宁当选为第一届副会长。

在现实中,此人是近代道教领袖,号称老君在世,功力到了出阳神的地步,但最后阳神冲举失败。

在龙蛇中,此人亦是丹道高人,境界极高,不过跟拳镇山河里的张元辰一样,虽然境界高,但修道是为了求长生,去灾祸,灭病变,逍遥世界,所以不练打法,空有境界。

而在这个世界的陈撄宁又会是怎样的了?

徐重光对此说不好奇那是不可能的。

……

“裴道长,久仰大名,见到你实在令我高兴。”

陈撄宁不着道袍,常年身穿一袭黑色长衫,相貌清绝,虽然已经七十多岁,却仍然有一头乌黑色的长发,盘成个发髻,行走之间,很有一股庄子中大宗师的风范。

而落在徐重光的眼里,又能看出许多常人所无法看见的东西。

陈撄宁行走之时,身体站得正直,两脚走得平稳,筋骨松弛,缓缓而行,而且重心始终放置在脐下,这说明陈撄宁时刻在存心运气、养气。

金庸小说中全真心法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修行,行走坐卧都练,这本身就是从龙门派丹道中提取的理念。

如陈撄宁的全真道士,都多次强调行走坐卧,只不过是练功的四种不同姿势罢了。

徐重光与陈撄宁各自掐诀见礼,口称“慈悲,慈悲。”

道士之间见面,并非是说什么无量天尊,而是简单的“慈悲,您慈悲。”

说起来徐重光与陈撄宁有许多相似之处。

二人都对各种学术知识有着极高的渴求,所以通读各种经典。

而且陈撄宁明明是全真龙门派的弟子。

当时有正一陈莲笙,全真陈撄宁之说。

可陈撄宁这个全真弟子,实际上和正式出家前的徐重光的一样。

全真出家弟子的许多戒律他都并不遵守,譬如陈撄宁不穿道袍,而且还娶了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