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追出门去的时候,孟达的身影早已消失在院门外,他只能摇头苦笑,随即转身前往后宅,来见他的父亲法衍。
…
法正走进卧室的时候,看到一名医工正在替法衍换着伤药,他连忙走过去,替换了旁边的仆役,替医工打着下手。
等到医工忙完离开之后,法正又让仆役取来一盆凉水,亲自为父亲擦拭额头的汗渍。
等这一切都做完之后,他才让仆役收拾东西退出去,自己则坐在床榻边同父亲说起郭潇的建议。
法衍听完之后,向法正问道:“正儿,你觉得为父该如何选择?”
法正:“父亲,如果只是为了全家的平安,自然是选择去蜀中为好,可要想在这乱世之中有所作为,那就不仿去并州看看。”
“正儿,你今天见到了郭使君,你觉得他这个人如何?”
“父亲,只是一面之缘。如何能看出一个人的秉性。不过,他既然能被蔡中郎所赏识,自然是有可取之处。”
顿了顿,法正又道:“父亲,郭使君还提出要孩儿去做他的记室参军。”
法衍闻言眉头微皱地道:“记室参军?这是个什么官职?”
“就是帮助郭使君整理一些军中的文书,提出一些关于军事方面的建议。”
“真是胡闹,你这般年纪,懂得什么军事策略。”
法正一听这话,立刻不满地反驳道:“父亲,孩儿虽然年幼,却也是饱读兵书战策,通晓诸家的精典。孩儿如今唯一所缺的,就是战场上的历练,积累作战的经验。”
法衍笑道:“好啦,我儿既然有此志向,那你就去投奔郭使君吧。”
“父亲,那您不去并州吗?”
“正儿,等为父伤势稍好之后,我先带着家人返回扶风老家,你先去并州看看,如果你看到并州果然如传言所说不差,那时为父再举家迁往并州,这样才比较稳妥。”
法正点头道:“父亲说的是,那孩儿就依父亲的吩咐,明日再去拜见郭使君。”
…
中午时分,在廷尉俯的一间牢房内,荀攸背靠着墙壁,坐在一张破草席上,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对面的墙壁,呆呆地发愣。
此次谋刺董卓的计划虽说是他的叔公荀爽和司隶校尉黄琬制定的,可那里面的行动细节大都是他出的主意。
原本他还觉得有五成的机会可以成功,谁知到了真正打起来的时候,他才明白,自己这边就连一成的机会都没有。
董卓身边的吕布和李肃两员大将实在是太勇猛了,只要有他们在,外人就无法靠近到董卓的身边。何况还有一个郭潇,那个郭潇虽然年纪不大,可他捕捉战机的能力,却比吕布还要厉害。
荀攸正在想着心思,忽听门外哗啦一声锁链声响,门被人从外面打开,一名三十多岁年纪的中男子手里提着个食盒推门走了进来。
荀攸收回目光,看向来人。随即,他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进来的人是他的好友,大司徒王允的长子,侍中大夫王盖王文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