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艾喜道:“此事容易,杨将军,你可将部将的名单交给我带回长安,我会向天子奏明,对他们分别加以封赏。”
“如此,末将就多谢侍中大人了。”
杨定说完,取过笔墨纸砚,将他所有的亲信部将都在名单上交刘艾。
刘艾接过写着名单的竹简,对杨定道:“杨将军,事不宜迟,我这便赶回长安去禀明天子,也请将军你尽快移兵驻防蒲津关,以防郭潇领兵前来偷袭。”
杨定:“侍中大人放心,待我点齐人马,立刻赶往蒲津关驻防。”
“那好,本官就先告辞了。”
刘艾说完,不顾杨定的再三挽留,坚持要立刻赶回长安。
…
杨定将刘艾送出城后,立刻招集手下众将,将长安发生的变故告诉了众人。
杨定的这些部将大都是他的亲信,他们虽然吃惊于董卓被害,可听到杨定说朝庭会对他们加封官职,他们立刻就高兴起来。
杨定见众将都无异议,便下令集合人马,赶往蒲津关驻防。
临晋城位于蒲津关西南方向,离渡口约有三十多里的距离。杨定率部出城行不过十里,就有斥候来报,在他们身后,有大队的骑兵正向这边赶过来。
杨定一听心中大惊,他连忙向带队的斥候什长追问:“你可知这支骑兵队伍的领兵主将是何人?”
斥候什长:“回禀将军,对方主将的旗织上是个徐字。”
杨定闻言诧异地道:“姓徐,难道是徐荣将军,他不是驻扎在新丰县吗?怎么会领兵跑到我这冯翊郡来了?”
杨定的内弟徐真向他提醒道:“兄长,你难道忘了,徐荣将军与那郭潇关系莫逆,他肯定是听说太师死了,便想要领兵前往河东去投奔郭潇。”
杨定恍然大悟道:“你说的没错,这徐荣肯定是要去投奔郭潇。”
徐真:“兄长,那咱们要不要拦住他?”
杨定瞪了内弟一眼,斥责道:“徐荣手下有三千铁骑,我麾下只有一千骑兵,怎么拦截他?”
徐真:“那怎么办?难道咱们躲开他?”
杨定想了想道:“徐真,你去告诉徐荣,咱们两军互不相扰。我可以放他东去,他也别来找我的麻烦。”
徐真:“兄长,这么做,朝庭知道了会不会对您降罪?”
杨定冷笑道:“朝庭算个屁,我有兵的时候他们才会对我加官进爵,我要是将兵马折腾光了,那才是死路一条。”
“兄长说的是,我这便去见徐荣将军。”
徐真说完,带领几名侍卫,打马直奔西南方向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