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潇接过杜茕递给他的一碗茶水,伸手递给蔡琰道:“琰儿,看你一直心神不宁的样子,可是在为外舅和外姑他们担心。”
蔡琰接过茶碗,轻轻地点头道:“夫君,你说父亲和母亲现在大概到了何处?”
郭潇:“按照路程计算,要是一切顺利的话,他们现在应该已经赶到了蒲津关。”
蔡琰担忧地道:“蒲津关西岸是由西凉军把守,他们能闯过来吗?”
“琰儿,你就放心吧,徐荣将军身经百战,有他带兵保护,外舅他们肯定会平安无事的。”
这时,杜茕又端来一碗茶水递给郭潇,等郭潇接过茶碗。她冲蔡琰安慰道:“琰姐姐,夫君说没事就肯定会没事的。”
蔡琰抿嘴轻笑道:“若是真如妹妹所言,那便好了。”
郭潇:“琰儿,这次等外舅他们来到马邑,我准备在城里修建一座藏书阁,多收集一些书籍供士子们借阅。”
蔡琰闻言眼睛一亮道:“夫君这个想法不错,到时我将府里的藏书都拿出来,放在藏书阁内供士子们借阅。”
郭潇:“这还远远不够,我希望能将皇家收藏的典籍孤本都誊抄一份,放在藏书阁内供人”
蔡琰皱眉道:“皇家典籍从不外借,夫君上何处誊抄去?”
郭潇笑道:“此事不急,以后总会有办法的。”
…
郭潇正和蔡琰说话时,忽见远处有几匹战马向着这边飞奔而来。郭潇抬眼向那边望去,等那几匹战马来到近前,郭潇才看清楚走在前面的正是法正。
法正在山坡下翻身下马,然后快步跑到郭潇面前施礼道:“主公,贾衢派人从邺城送来机密情报。”
郭潇:“哦,邺城那边究竟发生了何事?”
法正从怀里取出一块白色的布帛递给郭潇道:“主公,曹操已经帮助高干平定了兖州的黄巾之乱。”
郭潇接过布帛,展开来一看,布帛上面写的是曹操不久前在兖州东部的金乡一带大败青州黄巾军,俘虏了十多万黄巾军士卒。曹操在大胜之后,立刻马不停蹄地赶到邺城,与袁绍举行密谈。
郭潇看到这里,心中暗自寻思,曹操击败了黄巾军,不是应该处理战后事宜吗?他这么急着去见袁绍做什么?难道他也收到王允诛杀董卓的消息,按理说,他应该没有这么快收到消息的。
郭潇沉思了片刻,也想不出个头绪来,他便叫来缪宣,让他去将贾诩请过来。
没过多久,贾诩便跟着缪宣一起走过来,郭潇先让贾诩坐下,然后将那封密信递给贾诩道:“先生先看过书信,再帮我分析一下。”
贾诩快速地看完书信,然后冲郭潇问道:“使君可是怀疑袁绍和曹操有什么阴谋?”
郭潇:“我就担心袁绍和曹操得知董卓死了,会联手兴兵来攻打我。”
贾诩笑道:“使君不必担心,曹操经过连翻大战,他目前无法再大举对外用兵。他若是派出小股人马,则是自寻死路。”
郭潇:“还有袁绍,他会不会兴兵来攻取上党?”
贾诩摇头道:“袁绍要进兵,也只会攻取青、幽二州,他是决不会来进攻上党郡。”
郭潇闻言心中稍安,只要袁绍不是和曹操联手来打他,他到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这时,法正在一旁冲郭潇问道:“主公,咱们何时才能出兵长安。”
郭潇:“这要看牛辅那边接下来的动作,只有西凉军先动了,我才能跟着做出应对。”
贾诩担忧地道:“使君,牛辅此人外表悍勇,内心却是非常的怯懦,我担心他没有领兵攻打长安的勇气。”
郭潇笑道:“先生,牛辅或许没有勇气,可他身边有个人却是野心勃勃,这个人一定会说服他的。”
法正好奇地问道:“主公说的是何人?”
郭潇看了贾诩一眼,“想必先生已经猜到此人是谁了吧?”
贾诩点头笑道:“使君说的想必是匈奴大单于於夫罗吧?”
“不错,正是此人。匈奴人劫掠成性,於夫罗也很有战术眼光,我料定他肯定不会放弃劫掠长安的大好机会。”
法正:“主公是想要趁西凉军和匈奴人进攻长安的时候,将他们一网打尽?”
郭潇点头道:“这西凉军和匈奴人走到哪儿,就祸害到哪儿,这次我一定要借机将他们铲除掉。”
贾诩:“使君,西凉军真要同匈奴人抱起团来,我军就显得兵力不足,只怕是难以歼灭掉他们。”
“先生放心,我早已命曹性在蓟城那边训练了一支千骑人马的重甲骑兵,专门用来对付西凉军和匈奴人的轻骑兵。”
贾诩惊讶地道:“重甲骑兵已经训练好了?”
郭潇:“不错,曹性已经带领重甲骑兵在赶回马邑的路上,此刻想必他们也已经抵达了晋阳。”
法正兴奋地道:“主公,属下请求去曹性将军手下做副将。”
郭潇还未点头同意,一旁竖着耳朵偷听的杜珏急切地道:“主公,我也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