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三个女儿都害羞地跑开了,张氏冲甄俨笑道:“俨儿,究竟是哪几家前来登门求亲?”
甄俨并没有回答母亲的问话,而是抬头朝站在张氏身后的几名小侍女看了一眼。
张氏会意地转过头来,吩咐道:“你们都下去吧。”
“喏。”
几名小侍女屈身朝母子二人分别行过礼,这才一起转身走出了凉亭。
等侍女们离开之后,甄俨这才急切地道:“母亲,现在有一件很棘手的事情,需要母亲来做主。”
张氏端起石几上的茶盅,轻轻地抿了一口,然后轻声地问道:“哦,究竟是何为难之事?”
“母亲,刚才审长史的侄儿审荣将军前来告诉我,说是袁使君同乌桓人有过约定,此战过后,他会从邺城的士绅大族家里挑选几名贵女,送去同乌桓人和亲。”
啪嗒!张氏端在手里的茶盅掉落在地上,发出一声脆响。
一名小侍女闻声跑过来,想要弯腰去捡拾地上碎瓷片。
张氏一摆手道:“你先下去,稍后再来打扫。”
“诺。”
小侍女答应一声,转身又退了下去。
等侍女走开之后,张氏这才冲甄俨问道:“俨儿,此事已经确定了吗?”
甄俨摇摇头道:“母亲,这只是审荣将军的一面之词,此前孩儿从未听人说起过。”
张氏皱起眉头道:“想必此事是审长史透露给审荣将军的,却不知他为何要偷偷地告诉你?”
甄俨:“母亲,审长史想替他的幼子审茂向咱家的道儿求亲。”
张氏:“原来如此,审长史这是想借和亲之事,逼迫咱家答应这门亲事。”
甄俨点头道:“孩儿也是这么想的,母亲,您看咱们是否应该同意这门亲事?”
张氏摇头道:“不能答应,他审氏一族眼看就要衰败下去,道儿嫁过去,岂不等于是掉进了火坑。”
甄俨疑惑地道:“母亲何出此言?以孩儿想来,即便是义弟领兵攻占了冀州,他也肯定会招揽审长史为其所用吧?”
“俨儿,你忘了袁使君当初是如何占领冀州的吗?”
甄俨恍然大悟道:“母亲是说审长史献城归顺袁使君的事情吗?”
张氏点头道:“当初你义弟结交韩使君,就是想要兵不血刃地拿下冀州。可他苦心谋划那么久,却被审配他们破坏了,他如今要是攻占了邺城,怎么还会重用审配呢。”
甄俨:“母亲,我担心要是咱们拒绝了这门亲事,而义弟他们又没有攻占冀州,审长史会不会在袁使君面前进谗言,让咱家的道儿去和亲。”
赵氏沉吟了许久才道:“此事容易,待到战事结束之后,你立刻将道儿她们三个送往马邑去安置。”
甄俨迟疑地道:“母亲,这么做会不会惹怒袁使君?”
张氏笑道:“俨儿,你不必担心,袁使君这次即便能躲过一劫,他也会元气大伤的,他将来必定有求到我甄家之处。”
“既然如此,母亲为何又要我将几位妹妹送往马邑去安置?”
“俨儿,此次大战过后,你那位义弟必定会名震天下,将来这天下恐怕是非他莫属了。母亲让你将道儿她们安置在马邑,也是希望你能为她们在那边寻找到合适的人嫁出去。”
甄俨:“义弟手下确实有许多年轻的文武官员,就是他们大多出身于寒门,只怕不能入母亲的法眼。”
张氏笑道:“我有那么势利吗?那些年轻的文官和武将,将来都有可能会封侯拜相。现在如果不趁早替妹妹她们去挑选夫婿,将来只怕人家还看不上你那几位妹妹呢。”
“这个母亲不用担心,几位妹妹都是貌美如花,又何愁嫁不出去。”
张氏听到这里,她轻叹了一口气,道:“就是咱家的脱儿,我真是替她担心。”
甄俨收敛了笑容道:“母亲,真要是到了那一天,我亲自去求义弟,无论如何也要保下二公子。”
张氏微微地点了点头,随即摆手道:“俨儿,审长史那边,你亲自登门去解释一下,就说母亲我对道儿早已经有了安排。”
“诺。”
…
甄俨从母亲的院子里出来,管事甄濯走过来向他禀报道:“主上,脱小娘回来了。”
甄俨:“是她一个人回来的吗?”
甄濯点头道:“正是。”
“她人呢?”
“回禀主上,脱小娘刚才来拜见老夫人,她听说您在里面同老夫人说话,便往几位小娘的院子里去了。”
甄俨:“我知道了,甄濯,你先让人备下一份厚礼,稍后你同我一起前往审府走一趟。”
“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