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胡轸脑子一片空白的时候,王允越过吕布,走上前来,对胡轸道:“胡将军,念你跟随董卓至今并无犯下大过,我可上表天子,免你一死,让你戴罪立功。”
胡轸听到王允的话,心中越发的犹豫难决。就在这时,一名军司马匆匆地跑到他身边禀报道:“将军,吕布的人马已经杀进宫里来了,咱们究竟是战还是撤,还请将军早做决断。”
胡轸听到这话,立刻扔下手里的钢刀,上前拜伏在王允面前,连连叩首道:“司徒大人,末将愿意归顺朝庭,听从司徒大人的调遣。”
王允捻须笑道:“很好,胡将军,你先带领本部人马,前往军营驻扎,等待朝庭的命令。”
“诺。”
胡轸应声而起,带领自己的部曲朝宫外退去。
等胡轸走后,王允让吕布等人守在殿外,他自己走进大殿内,来与文武百官见面。
此刻,大殿内的文武百官已经知道了董卓伏诛的消息,众臣有的哭、有的笑,各种表情不一而足。
看到王允从殿外进来,众人一起朝王允躬身下拜,感谢他诛杀了董卓,拯救了大汉朝庭。
王允开心地与众臣拱手致意,就在他与太尉马日磾说话你时候,尚书左仆射土孙瑞走到他身边急道:“司徒大人,蔡伯喈今天没有前来上朝。”
王允闻言就是一愣,他朝四下里扫了一眼,果然没有发现蔡邕的身影,
土孙瑞担心地道:“子师兄,蔡伯喈会不会是提前知道消息,逃出城去了?”
王允摇头道:“蔡伯喈如果提前知道消息,他肯定会通知董卓的。”
土孙瑞:“还是派人去蔡府查询一下,他可是咱们对付郭潇的人质。”
王允叫过来一名侍卫,命他前去通知吕布,让吕布派人前往蔡府查询蔡邕的消息。
等侍卫领令走后,王允这才带领大家前往天子的寝宫,向天子禀报董卓伏诛的喜讯。
…
蒋谷等人出了长安东城,向前行走了几里多地,赵氏便派人前来传他去问话。
蒋谷策马来到马车旁,直接从马背跳上马车。他快步走到车帘外,抬手在马车的门框上轻轻地敲了几下。
马车里面很快就传出赵氏的声音,“进来。”
蒋谷掀开沙帘,走进马车内,冲赵氏躬身问道:“老夫人,不知您唤末将前来何事?”
赵氏:“蒋参军,现在咱们已经离开了长安城,是否可以让我夫君从里面出来?”
蒋谷为难地道:“老夫人,放蔡中郎出来容易,可就怕他又要吵着回城去。”
“将军放心,我会说服夫君他随你们前往马邑去的。”
“好吧,既然老夫人有信心说服蔡中郎,末将就放他出来。”
蒋谷说完,请赵氏起身让开,他上前掀开垫毯,打开下面的格板。
格板一被打开,蒋谷发现躺在里面的蔡邕正怒目圆睁地望着他。
蒋谷心虚地扶起蔡邕,一边替他解着手上绑着的丝巾,一边陪笑道:“老大人,今天事态紧急,末将多有失礼,还请您勿怪。”
蔡邕手被解开之后,他伸手扯下嘴里的云帕,愤怒地道:“这是在哪儿,快送我回去。”
蒋谷笑道:“老大人,咱们已经出城了,您就是现在骑马赶回去,也救不了董卓。”
赵氏拦住正要发怒的蔡邕,她冲蒋谷一摆手道:“蒋参军,你出去忙吧,我来劝说夫君。”
“诺。”
蒋谷正巴不得要离开,赵氏一开口,他立刻转身,快步走出了马车。
马车内,赵氏替蔡邕解下腿上的丝巾,然后,盖上格板,铺上垫毯,扶着蔡邕坐下来。
赵氏拉住蔡邕的手道:“夫君,秉德为了救咱们出虎口,可谓是费进了心思,他能做到这种地步,也算是很难得了,夫君切莫再责怪他。”
蔡邕叹口气道:“细君,董太师在城中受难,我却独自逃了出来,心中着实有愧啊。”
赵氏:“董太师欺君罔上,早晚都会有这么一天的,夫君你又何必要耿耿于怀呢。”
蔡邕:“太师纵有千般不是,可他对我却是一片真心。如今看他落下这么个结局,我心里真不是个滋味。”
“夫君一介文官,能力有限,董太师在九泉之下,也会谅解您。”
“唉!”
蔡邕长叹了一声,随即背靠在马车的厢壁上,难过地闭上了眼睛。
赵氏依偎在蔡邕的身边,右手紧紧抓住蔡邕的左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