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户官开始正文卷第四百二十五章当街刺杀正德四年五月京城法场。
日上中天,虽然说尚未进入夏日,可是已然有了几分夏日的炎热迹象。
只是这会儿不少百姓看着前方那为士卒所护持的法场,莫名的感受到了几分冷意。
对于京城百姓而言,平日里最大的喜好就是看热闹了,而恰恰这几年之间,带给他们最多的谈资的不是别人,正是当今冠名动京城的冠军侯李桓。
此时人群之中,有消息灵通之人正向着身旁的同伴眉飞色舞的说着什么。
看着那人一副得意洋洋的模样,有人忍不住道:
那被唤作贺大的汉子微微一愣,反应过来便道:
有青衣文士在一旁听了贺大等人的话不禁忍不住低声怒骂道。
边上有人听到那青衣文士的怒骂不禁下意识的同对方拉开一些距离,并且用一种异样的目光看着对方。
那文士自然是注意到这些人看他的目光,当即面露不虞之色,猛地一挥衣袖道:
每一次法场行刑总会引来京城不少百姓的围观,这一次显然也是一如既往,四周黑压压的一片,全都是赶来看热闹的百姓,如果说不是有京营士卒维持秩序的话,单单是如此之多的百姓围观便要冲破法场了。
而在这些人当中,却是能够看到几道身影在身边的仆从的保护下远远的看着被押上了法场的玉田县大小官员。
做为户部左侍郎的程远不久前在御前尚且弹劾过李桓,可以说对于李桓那税赋改革从心
底里便带着一股子抵触。
同样抵触李桓税赋改革的玉田县大小官员在程远眼中自然也就成了同道中人。
如今玉田县大小官员因为李桓的原故而落得一个抄家灭族的下场,程远自问理当前来送玉田县大小官员一程。
同程远一同的身份同样也是不简单,皆是朝堂之上的实权官员,有六部侍郎,有六科言官,有监察御史。
能够同程远聚在一起,显然这些人对于李桓的态度是一致的。
「可惜了,真是可惜了玉田县令这些人了啊,只怪我等无法将之保全!「
一位御史捋着胡须,带着几分感叹看着跪在法场之上的张可等官员。
一位刑部员外郎轻叹道:
说到这里的时候,这位刑部员外郎带着几分不满道:
提及这点,包括程远在内,几名官员脸上皆是露出凝重之色。
要知道开国之初,无论是太祖还是太宗皇帝,那都是马上打天下的皇帝,威势之重可谓是一言九鼎,天子一言出,无人敢于违逆。
那个时候皇权鼎盛,做为臣子对于天子的旨意只有遵从,根本就没有反抗的余地。
然而随着一代代的官员同天子的争夺之下,如今天子手中的权柄大多已经归于他们这些官员之手。
甚至就是对于天子的一些旨意,如果说内阁以及六部重臣有什么异议的话,一样可以通过六科对天子的旨意予以封驳。
可以说如今他们这些官员的权柄甚至隐隐的要强过皇权几分。
只是如今情形明显较之以往有所不同。程远皱着眉头看了身旁几人一眼低声道:
方才那名御史闻言不由的击掌赞叹道:
听着同僚之言,做为科道言官之一的陈志忍不住咬牙道:
忽然之间人群之中传出兴奋的高呼声,一下子便将程远、陈志等人的注意力给吸引了过去。
一声声的呼喊在法场四周回荡着,对于这些百姓而言,李桓于他们无害,而且李桓屡次对贪官污吏抄家灭族,所以在普通百姓眼中,敢于斩杀贪官的李桓那肯定就是好官。
再加上京师好歹也算得上是天子的主场,锦衣卫、东厂这两大暴力情报机构对于京师的渗透绝对是最深的,这也就使得某些人想要在京城抹黑李桓就没有那么的轻松了。
所以说李桓的名声可能不好,但是在京城至少也没有被抹黑到令人生厌的地步。
在锦衣卫的簇拥之下,李桓一身锦衣华服纵马而来,风采尽显,不知引得多少人为之惊叹。
不过看在程远、陈志这些人的眼中,自然是满脸的厌恶以及不屑之色。
随着李桓一声令下,不下于百十颗的血淋淋的脑袋滚落法场,令人望而生畏。
正德年间的大明虽然说已经显现出几分哀落之相,但是繁华景象却是不减。
永安街的尽头直通猫眼巷,也正是如今的冠军侯府之所在。
自法场归来的李桓正在一队锦衣卫的簇拥之下向着侯府方向而去,因为常走永安街回府的缘故,所以永安街上的许多商贩对于李桓一行人早已经是司空见惯。
哪怕是见到锦衣卫簇拥着李桓纵马而来,也是没有多少人露出慌乱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