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6章 村里选举那些事

寒冬腊月,和面后要想把面发好了,在农村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和好面的上面盖上一层塑料布,将整盆面包裹好,放在温暖的热炕头。第二天,面会发的特别好。一般情况下,到了第二天上午面发酵的刚刚好。秦奋妈看着发酵好的面,仍不住会继续她的蒸馒头之旅。面发好之后,酵面是一项大工程。秦奋妈会来来回回地翻腾好几遍面,而秦奋看着更像是玩儿面,所以往往这个时候看得眼馋,吵吵着也要和面。

面酵好之后,秦奋爹把发好的面团反复揉揣,直到表面光滑、细腻,秦奋妈把面揪成一个个小面团,擀成一张张大小不一,薄厚适中的圆饼,把提前煮好的大枣整齐码放在一张最大的饼上,第三层上面盖一张最小的圆饼。上面的花朵秦奋每次都争抢着做,秦奋妈手把手教怎样把面团搓成长条,将圆面条切小段儿,用筷子夹紧,摇身一变一朵菊花成型。秦奋有模有样的做了一个又一个。馒头和枣糕一屉屉摞起好几层。剩下部分的就是将面团分成均匀的面剂子,揉成馒头的形状,放入开水锅上去蒸。

馒头出锅的那一刻,看着刚出锅的热气腾腾的大白馒头,秦奋顾不上刚摸过柴的手上还沾着灰,抓起一个便往嘴里送,那馒头,攥在手里暄软无比,嚼在嘴里香甜筋道,让人恨不能多嚼几下,充溢唇齿鼻腔的香甜,又让人迫不及待地想吞咽下去,秦奋爹也会趁热第一时间尝口鲜,还会连连不绝地夸赞秦奋妈蒸馒头的功夫好。尝过美味的馒头之后,会在每一个馒头上点上红点,代表新年鸿运当头。

“炸货”也是年味里的重头戏。秦奋妈每次都炸几大篮子裹了面糊的肉、耦合,摆满家里的八仙桌。刚炸出来的炸货只能尝尝,绝不让放开了吃,要留着正月里招待客人。炸得最多的就是丸子和豆泡了。丸子里面最多的就是豆腐了,用豆腐、肉馅、还有其他的食材搅拌均匀,然后放入一些调味料调味,再放入油锅中油炸。

进了腊月门,日子就飞快,腊八节后,年味就更浓了……

这个时候就要是打扫家里的卫生,刷房子,贴屋顶,到了腊月二十三,秦奋妈往往更严肃地对秦奋说:“腊月二十三,就是糖瓜祭灶过小年了,不许再胡说……”

腊月二十六,大街上挤满了人,都是买年货的、有的人买吃的,还有的人买、笤帚、簸箕、等。

秦奋爹便去赶集买年货。集市上人很多,每个摊位前都异常热闹。买了几块瓜子、一斤糖块,还特意买了些大大的年画,一个小胖娃抱着个大鲤鱼。当然过年的春联也是要买的。对于小孩子来说,最开心的莫过于吃糖了,平时家长管得严,过年的时候,家长就会买很多好吃的糖,也不会管得太严。

清冷的空气中鞭炮声格外脆响、紧促,好像催促着人们过年的步伐。

一群小孩紧紧地围着摊子,秦奋挤在最前面,等着他燃放下一挂鞭炮。他看孩子们没有钱买,边往后推搡着孩子们边吆喝着:不买靠后点,回家要钱去!

秦奋拉着秦奋爹要求买鞭炮。秦奋爹可能带钱不多,说离过年还有几天,到年根再买。秦奋蹲在鞭炮摊位前耍赖不走,嚎啕大哭。秦奋爹很无奈,只好给了五毛钱。秦奋拿着钱,顾不得擦干眼泪就跑去买了几盒摔炮。

秦奋爹赶集回来,把买回的东西拿出来,和秦奋妈一起整理。哇!新样式的年画娃娃,胖乎乎的,真可爱!涂抹上早上剩的玉米粥糊,贴在雪白的墙上,红艳、喜庆。买年画,写春联,挂灯笼。

腊月二十九就开始贴春联了。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少年不知愁滋味,盼年心切,女孩盼着有新衣服穿,走街串门,就爱听人夸赞,穿上新衣服更好看了。男孩盼着有刺激的鞭炮玩,压岁钱零零总总都花在了噼啪声里。只有大人怕过年,他们默默得盘算着今年的收成,祈祷明年风调雨顺,家人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