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女人的地方就永远有聊不完的话题。
“孩子马上上小学,几经犹豫,还是决定上市里第一小学,比家附近小学好一点,但是老人要带二宝,我们上班早,下班时间太晚,哎,怎么办呀?”孙姐一脸惆怅
“孙姐你们家那边是学区房吧”刘慧
“不是呀,现在后悔死了,当初要是多花点钱买个学区房就好了”孙姐
“我闺蜜最近看房都快看疯了,她结婚的时候只想着离娘家近点,和娘家买在了同一小区,小区位置也很好,就是周边实在没有看得过去的学校,结果现在孩子1岁,开始到处看学区房,正赶上去年年底今年年初房价一波大涨。。。这叫一个酸爽”
“小学最重要的起始还真不是学校硬件甚至师资,重点在于生源,愿意花大价钱把孩子送进来的,起码都是重视孩子教育的家庭。小学时期最需要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意识,而人受环境影响是很大的,一天七八个小时在学校,如果身边的同学都是散养的,指望自己娃能出淤泥而不染太不现实了”
“我同学就是买的学区房,他们对口的小学都是些买菜的,农民工的子女去读,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些家长文化层次低一些,小孩也要差一些,所以她买了一类小学的学区房,学生家长要么是老师,公务员,医生,要么是有钱的商人,两厢对比,5年不同环境,肯定是一类学校要好了”徐伟
秦奋看到朋友圈中一个帖子在疯转,叫《对不起,爸爸妈妈给不了你800万的学区房》。关于学区房这个话题,虽然自己没有孩子,但秦奋也从没想过将来要为孩子提供学区房,更不认为需要为此说“对不起”。
中央电视台这段时间正在播出一个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有一位6岁的小女孩李尚荣,
在节目现场她随口就能抛出《四书五经》里的句子还能活学活用,令主持人和台下的观众惊叹不已。她说自己曾在父母的指导下读过《黄帝内经》、《易经》、《大学》、《中庸》、《笠翁对韵》等著作。扪心自问一下,有多少大人看过这些著作?
李尚荣曾承认过,她根本不是什么天才,而是父母对她从小的教育。她的妈妈也在采访中表示很早就给她读了《笠翁对韵》。
曾经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
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而是有迹可循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如今的教育,拼的不是孩子,而是“爹妈”。不是说父母得多有钱有势,也不是说父母一定要博学多才,而是说他们教育孩子的上心程度,看待世界的视野广度,和对待孩子的态度。
难怪总有人说,每一个有出息的孩子背后,都站着尽心尽力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