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士们坚持下去,援军一定会抵达的!”
曹义感受到了士卒们的绝望,再一次振臂高呼期望能激励士气。
只不过这样的话语说的太多太多,已经没有多大的效果。现在将士们依旧选择浴血奋战,并不是坚持等到援军抵挡,而是他们已经没得选择。
要么战,要么死,按照双方目前杀红了眼的局势,鞑虏不会给投降的选项。
亦或者说就算能投降,被掳去漠北称为牧民的奴隶,简直生不如死!
厮杀还在继续着,城墙各处不时传来被突破的急报,就在太师也先等待最终攻陷宁远卫城好消息的时候,手下将领却带给他一个堪称是晴天霹雳的噩耗,左右两翼都出现了明军的身影,并且人数粗略估计不少!
也先本来还想要继续追问准确的情报,又是一名士兵急匆匆的跑到大帐中,朝他禀告道师,有一支明军骑兵从后面杀入阵中,正朝着中军营帐袭来!”
什么?
听到这个消息,也先仿佛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明朝驰援大军绝对不可能如此快抵达宁远卫城。
就算能,也只能是少量的骑兵前锋部队,如何做到三面袭击?
既然不是明国的追击兵马,那么就只能是消失已久的沉忆辰部,这个明国状元终究还是现身了!
“哨兵斥候死哪里去了,怎么没有提前预警!”
也先简直是感到怒不可遏,能同时三面发动进攻,意味着敌军早已准备多时,为何自己这边没有丝毫预警?
“小的不知。”
传递军情的士兵,面对也先的震怒瑟瑟发抖,他怎么可能知道哨兵斥候的部署。
“传令下去,赶紧让赛刊王、博罗茂洛海撤兵,另外伯颜帖木儿你率兵驰援右翼女真跟兀良哈部,绝对不能让他们垮了!”
对于蒙古中军也先还是很有信心的,但女真三部跟兀良哈三卫这样的仆从军,京师的撤退经历已经有过答桉。
侧翼要是瞬间突破了,很有可能兵败如山倒。
“是,我这就去!”
伯颜帖木儿同样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应了一声后就快步召集部下朝着右翼驰援过去。
“阿木尔,你去提醒左翼的脱脱不花,一定要挡住蛮子的攻势!”
相比较右翼,左翼是鞑靼部驻守的阵地,也先无法插手进去过于干涉。
不过鞑靼部从土木堡之战中收获颇丰,至少装备提升了不止一个等级,加之有蒙古大汗的怯薛军精锐,相信提醒过后不会那么容易崩溃。
传令下去之后,太师也先拿去放在木架上的腰刀,然后面目狰狞的望向中军后方。
“明国状元真是好手段,那就让本太师领教一下,看看这次到底鹿死谁手!”战火在黑暗中延续着,无数蒙古士兵前仆后继的冲向宁远卫城,也先已经不在乎伤亡如何,他必须要在今夜拿下这座城池,然后再回头应对追击而来的明国主力兵马。
望着密密麻麻攀附城墙的蒙古儿郎,也先脸上神情凶狠无比,完全没有了以往那种胜券在握的从容感。
可能他万万没有想到,当初错误高估明国皇帝叫门叩关的的作用,会产生如此之大的连锁反应,乃至于为今日大军困境埋下了隐患。
如果当初土木堡战胜后直捣黄龙,恐怕大明京师已经改名换姓为元大都了!
“阿剌知院,通知女真跟兀良哈首领,让他们把部族战兵全部压上去!”
也先朝着身边的阿剌知院指使了一句,这种强攻方式伤亡最是惨重,瓦刺部勇士的鲜血不能白白在这里流干。
“太师,女真三部跟兀良哈三卫战兵已经上去八成,再强迫他们全军出击,恐怕会心生间隙。”
阿剌知院语气有些为难,也先舍不得自己的瓦刺部伤亡惨重,女真跟兀良哈也不是什么傻子。他们要是手中战兵全部阵亡在了这里,下一步就不是与蒙古人共享中原花花世界,而是转身就会被吞并。
更何况这次蒙古本部撤退,全盘放弃仆从军的举动,已经让慑于太师也先淫威的诸部颇有微词。
强盛时期还能压住他们,弱势还这样逼迫,恐怕会适得其反。
“脱脱不花的鞑靼部呢,他们还在休整?”
也先稍微压制了一下心中怒火,转而问起了鞑靼部的近况。
当今进攻明国京师西直门,脱脱不花率领鞑靼部兵马可谓是下了血本,就连专属于大汗的怯薛军都投了进去,结果硬生生被孙镗率领的兵马挡下,然后再被石亨率领的驰援部队给打的仓皇退去。
这一战,鞑靼部的伤亡人数高达三万!
要知道鞑靼部经历十几年的隐忍蛰伏,加上不断兼并漠南一些小部落,以及掠夺辽东跟朝鲜人口,才让自己控弦之士堪堪接近十万。
西直门一战直接损失三分之一,而且还以精锐为主,脱脱不花哪敢接下攻城这种硬茬。说不定宁远卫城还没有攻下来,自己的汗帐就被也先给攻占了。
游牧民族千年历史下来,从来都是讲究强者为尊,谁的人马多,谁的拳头大,谁就是那个高高在上的统治者!
“大汗这次出征只带来六万兵马,如今有一万多人命丧西直门,还有一万多带伤勉强跟队,天寒地冻下能有一半最终活下来就不错了。”
“宁远卫城这攻城之战想要让他们出兵,恐怕不太现实。”
听到阿剌知院的回答,也先瞬间感到一股无名之火冒了上来。
“鞑靼部伤亡惨重,难道我瓦刺部就没有伤亡吗?”
“京师德胜门是我瓦刺主攻,其余七门骚扰兵马同样是我瓦刺的儿郎们,再加上殿后的两万精骑,蒙古诸部谁敢说自己伤亡大过瓦刺?”
“有攻占明国京师抢掠的机会,一个个争先恐后。现在需要他们来打硬仗攻城,又各种借口不愿出兵。待到此次大战结束之后,我也先定然要合并蒙古诸部,再无瓦刺、鞑靼、兀良哈之分!”
很多问题只有在逆境中才能凸显出现,太师也先除了没有第一时间进攻京师,以及为了避免伤亡没有强攻下大同、宣府两座重镇的战略失误外。
还有就是明面上的号令蒙古诸部,并不能算是真正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