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29章 解封的记忆

期间大一些的孩子,每个人会拉上一个雪爬犁,上面坐着几个年龄较小的孩子。

经过了十天的时间,他们走出了大兴安岭,来到了一座县城里。

回忆到此结束,回过神的桂左看着山坡上的那些狼群,一声声的狼嚎在山谷中回荡,听的桂左心里一阵阵的发寒。

但是这些狼群始终没有下来,而是站在山坡顶上来回溜达着。

桂左满脸的疑惑,不知道这些狼群到底想要干什么。

而远处那座三层的小楼被掩埋了一半,不过其中透出的灯光表明,雪崩后赵倩那伙人并没受到影响。

突然一声悠扬的狼嚎声响起,足足的持续了半分钟左右,而后那些巨狼就消失在山坡上。

桂左非常的好奇,他想知道狼群到底从什么地方过来的,现在又去了什么地方。

于是他再次动用能力,直接飞到了那边的山坡上,而后向着山坡的另一面看去。

另一边的山坡没有发生雪崩,入眼处是一片的白色,雪地上面没有任何痕迹,平整的像是一面镜子。

可是刚刚的那群巨狼去哪儿了?

它们如果不是从这边的山坡离开,难道还能飞走吗?

桂左沿着山脊向远处寻找,然而随处可见的积雪上没有任何的痕迹。

“走了……它们……走了……”突然桂左身后传来雨果的声音。

桂左猛然回头看去,雨果脸上带着笑意,在这个零下二十多度的夜里,丝毫不感觉冷的样子。

“你知道它们去哪儿了?”桂左平复心情后问道。

雨果指向一个方向,最终桂左看到了一长串的黑点,正在极远处的一处山谷移动,那是狼群。

而当桂左再次回头的时候,雨果又不见了。

最终桂左选择了更直接的方法,他摸出了卫星电话,里面存着个特殊的号码,一个赵倩只要活着就会保持开机的号码。

只不过以前桂左打这个号码,对方是不会接的,但是此一时彼一时,想来赵倩会接听的。

“你在哪儿?”赵倩接通后很直接的就问了这么一句。

桂左找了个背风的地方说道,“找个只有咱们两个的地方,出来聊聊。”

赵倩闻言却婉拒道,“不用了,等拍卖会开始后,我们会见面的!”

拍卖会?

桂左一下子反映了过来,反问道,“这个拍卖会是……”

“第三站的比赛,也是最后的比赛,举办方失去了耐心,所以……”赵倩故意没说后面的。

而桂左却能明白,他默默的挂断了电话,而后整个人就飞了起来。

控物这个能力,在桂左进入大兴安岭后,就不断的在使用,期间他发现这种能力能控制任何东西,也包括桂左他自己。

只不过使用这种能力,对身体是一种巨大的消耗,之前桂左徒步走入这里的时候,光是简单的使用这种能力,就已经让桂左感觉身体有些透支了。

现在的他飞在空中,速度非常的快,但是飞出去大约十公里后,桂左还是落了下来。

因为他发现了一个他之前徒步时留下的雪洞营地,桂左落下去后躲进洞里胡吃海塞的吃了不少东西,又休息了一个小时才算是恢复了部分体力。

之后桂左再次上路,不过这次他选择的是徒步,只是速度上比来的时候快了不知道多少。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近乎虚脱的桂左,在大兴安岭外的省道上拦下了一辆大巴,上车补票后他就坐在了车厢最后面假寐起来。

大巴车摇摇晃晃的几个小时后,终于在一座小县城停下了,桂左第一时间选择了下车,然后找到这里最好的一家宾馆住了进去。

到现在桂左离开江城已经有八天时间了,进了宾馆的房间桂左好好的洗了个热水澡,之后桂左翻出了那本日记。

手机拍照,软件翻译,很快这本由俄语写成的日记,就被翻译了出来。

虽然准确性不是很高,但是大体的意思桂左还能看懂的。

然而里面的内容,却让桂左整个人像是陷入了恐惧中。

第一页的内容是关于切尔诺贝利泄漏事故的分析,从这一点出发最终推理出,未来核电站中不应该使用人类作为工作人员,而是尽可能的使用机器人或者ai。

而这一页日记的时间是在1996年五月份,之后这里面还分析了人工智能的可行性,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过程。

于此同时软件推送一条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文章,而文章开头是这样写的,1956年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智能雨果诞生,他是一个简单的人工智能,可以进行一系列数字的随机运算。

桂左看到这里对这个所谓的人工智能只有一种感觉,这就是一台计算机,其次就是对雨果这个名字的兴趣。

因为桂左想起了他在大兴安岭遇到的那个雨果,他自称出生在1956年名字叫雨果。

这会不会是某种巧合,因为桂左还发现,在这一年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好多东西都出现了,比如历史上第一台可以被称为智能机器人的工业机器人诞生了。

还有就是历史上第一款智能软件诞生了,而这款软件智能的地方在于,在输入文字的时候他可以自动换行,自动对文字进行排版。

而这种功能在当下的文字处理软件中,是最常见不过的功能。

只不过这本日记后面,却一直在论述某种可能性,那就是将人工智能植入人脑,让人工智能与人脑结合,最终让人脑进入某种名叫“觉醒”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