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六十二章 我准备给您针灸治疗一下

第六十二章我准备给您针灸治疗一下

当一个人病入膏肓的时候,他的脉象其实是最好诊断出来的。

何况,还有古老的儿子古凤鸣递过来的那一摞刚刚不久前在这家医院里做的各种检查报告,这些检测的结果全都十分糟糕,以冷寒辉的十几年跟随师祖行医的经验,专家们说的可以活两天已经是极限了。

给古老号脉只是一个程序或者是一个过程罢了,结局早已有了结论。

冷寒辉这样做,是出于中医生的道德准则:人性的原则、人情味和对病人哪怕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也不放弃的态度。

古老得的几种病都是要命的病:肠癌,已经扩散,除了脑子里不知道有没有癌细胞还不知道,但是双侧冠、基底节区梗死和颈动脉的阴影、小脑血管阴影都说明老人脑部已经出了问题。

古老的五脏布满了癌瘤。

另外,他的肾脏已经开始衰竭,其他脏器或许随时会失去功能,而且这一切都发展的特别迅速,连透析也不可以了,也没有必要了。

冷寒辉心里产生了一种无奈。

这两种病,只要有一种就足以要人命了,却被古老全都占全了。

即便是七还散,对于这两种病症也只能稍微延缓两三天的寿命,最多七天到十天。如果不施展七针还魂,或许连这么短时间的药效也没有。

事情总有例外的时候,被说成是灵药的七还散,它的功效已经被夸大了好多,追根究底,这种药物就是能够压榨出病人的最后一丝生机,延缓一段时间的寿命,使得病人能够尽量减少一些离世的遗憾,安排好后事而已。

至于那些侥幸挺过来的病人,是因为他的生机并没有断绝,打个比方吧,起死还生这种“奇迹”或者说这种情况的出现,是七还散不过是在溺水的人在将要溺死的的关键时刻,他最需要别人帮助的当口,拉了他一把,于是,他能呼吸了,活了。

就这么简单。

还是那句话,是病就治不好,治好的那就不是病。

这个世界上能够治好的慢病,不过双手之数,这是目前医疗科技还不能解决的事情。

好在古老豁达开朗,是一个真正地对死亡没有惧怕感觉的老人,或许和这位不幸的老人,到现在都不知道自己病情这么严重有关。

这就让他有了和病魔抗争的勇气。

或许,古老已经猜到了自己的病情严重到了生死关头,只是看开了,担心儿女们悲痛才故作不知,也有可能。

本来像古老这样的病人能够再活一两天那就是奇迹了。

但是冷寒辉通过诊脉,感觉老人家的心脏跳动仍然比较有力,心脏极度衰竭的情况没有出现,而且,脑子灵活,神志清楚,思路活跃,如果用七针还魂给老人针灸治疗,延缓代谢进程,延缓脏器恶化速度,让目前的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古老再坚持几天甚至十几天应该也不是问题。

总医院的两个科室的专家对古老的诊断几乎是一致的:老人最多只有两天的时间了,他们认为已经没有治疗的任何必要了。

但是,冷寒辉不同,中医的宗旨和西医有很多共同点,也有一些差异。

比如,在尊重生命的这个方面,中医秉承的就是不放弃。

不到最后的关头和最后一刻,绝对不放弃对病人的治疗,哪怕是减轻一些病人的痛苦也是好的。

有时候,奇迹就是在中医的这种近乎执拗的不放弃这种行为中出现的。

看着古老淡然自若的表情,再看看古凤鸣强自掩饰的悲伤情绪,冷寒辉的脸上不敢出现任何不恰当的表情。

他倒是不怕古老害怕,而是担心古凤鸣的神经再也经受不起打击了。

冷寒辉知道,这个孝子在心底已经把希望完全寄托在自己的身上了。

虽然他已经知道了医院专家的诊断结论,也知道了父亲的寿命即将消失,但是,他仍然希望出现奇迹。

因为,自己上司的老婆为他找来了传说中的人物梅老的传人。

古老的情况,冷寒辉的身份,这些事情医院都知道,所以,冷寒辉决定施展七针还魂的针法给古老针灸。

“古老,我准备给您针灸治疗一下,您看要不要通知一下您的主治医生,征得他的同意?”冷寒辉对古老道。

无论如何,这种事必须经过病人的同意,要走必要的程序。古老的情况和刘和老人的情况还不相同。

“不用了,梅老的传人我还不相信吗?”这话几乎是两个人同时发出的。

一个是病床上的古老,另一个,就是悄悄进来一直站在冷寒辉身后的古老主治医生金山辉。金医生是肾病科住院部三部一病区的主任医师,他是特意过来查房的。

“我虽然是西医,但是并不像有些人那样排斥中医。因为事实就在那里摆着呢,这个世界上有谁能够否定梅老的成就?所以,如果贵师门的规矩允许,还请这位冷先生,您姓冷是吧?一展针灸妙手,让我看看我国的祖传中医妙术有多么神奇。”金医生微笑着说道。

他只是从刘老的主治医生刘主任那里知道有冷寒辉这个人,并不知道原来冷寒辉这么年轻。

冷寒辉本来不想在有医院医生在场的情况下施针的,既然这位老者已经把话说出来了,无论从哪个方面,自己都不能拒绝了。

这倒不是冷寒辉想要敝帚自珍或者是师门有忌讳,梅老从来没有教导过自己的门人弟子要保守医学上和医术上的秘密。

他认为,最好全国学中医的人,都来学会自己这一门的医术,救治更多的病人才好。

再说了,针灸之术,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多年的经验积累才或许有些成就。

不是简单地按照穴位图把银针扎进人的身体里就完事了。

首先是病人的体质、病情的严重程度等等来自病患的原因,其次是进针的角度、深度和针灸时各种独家手法的运用,再次,还有汤药之功等等,这里面学问大着呢。

这不是刻苦学习,努力实践就能学成的,还需要一种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