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夷安是个行动派,他让小环收拾了细软,又让来福去找葛大壮牵马,利用金银收买守卫,说来福要出门请大夫。
谁也不知他就在马车里坐车,小环缩在他旁边,小声问道,我们不会被发现吧?她怎么也没想到,一向不经事的世子,竟然要偷偷摸摸离开王府!
可小环没觉得有任何不妥,照她看,世子早该离开了,不然那王妃,早晚都会把他害死。
更何况,如今也不单他们三人离府,身后还跟着俩武功高强的大侠,小环心里只有期待和激动。
苏夷安想的要深一些,他安慰小环道,我已经给父王留下书信,告知去处。
只是究竟要去哪,他也没想好。信里写的地方全是他胡诌的,他只是想跟着钟琤。
没其他理由,就是想跟着。这种念头超越了他之前的胆小和怯懦,他知道自己必须抓住这次机会。
不然很有可能,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
苏夷安悠悠叹气,他向来不知人间疾苦,方才收拾细软时,才发现他身边几乎没有金银,古董倒是挺多总不能吃住也要靠钟琤吧?
要不然跟着钟琤去扬州,顺路再去一趟舅舅家,拿些银钱便是。
来福在外面赶车,夜里城门封了,他们便停在河边小憩一会儿,城门一开,他们便驾着马车离开汝南城。
出了城,马车突然一沉,帘子被掀开,钟琤半个身子探进来,笑着问苏夷安道了?
苏夷安摇头。
十一已经把马车弄停了,钟琤伸手去扶苏夷安,下来,我们换辆车。
苏夷安下了车,才看到他们不知从哪里弄来一辆更大更宽的马车,按理说这样的车厢上都应该是贵族私有,可上面却没有任何标志。
十一咧嘴一笑圆百里,还有比你家王府更阔气的?
原来这马车,是他暗中牵了王瑶的车来。
苏夷安笑着摇头,有些无语,又有些好笑。可也没说什么,被搀扶着上了车,里面至少能坐十个人,还能睡觉,摆的糕点,也都热乎着。
钟琤在
外面驾车,那辆破旧的马车就停在路上,上面有汝南王府的标志,只怕一会儿就有人给王府送去了。
小环他们也都坐在马车里,听苏夷安问哪来的钱买吃的。
十一又笑,掀开帘子指着外面一望无际的绿色田地,阡陌纵横的方格子里,佃户们顶着烈日弯腰除草浇水。
田野边还种植着桑麻,有妇女包着头发正在采摘桑叶,孩子们则踮起脚手捧着竹筐接着。
他道大说你很少出门,但读书多,心中自有一方田地。可我问你,你可知我们已经出城多远了?
苏夷安茫然,他只注意到外面的日头,快到正中央了。
我们已经出城十三里地了,这一路上所看到的土地,都是你们家的,这地里的佃户,都是给你们家干活的。
小环也惊讶多?
但这和你买东西的钱有什么关系?
十一放下车帘,环视一周,来福驮着背睡觉,小环好奇看他,苏夷安若有所思。
他不好意思道这么有钱,我去借马车的时候,顺手找他借了些钱。
小环立马低头伸手,拉出放在下面的箱子,果然,一箱一箱的银子细软
这么多!你把整个王府都搬空了吧!小环大呼小叫。
十一听不出来讥讽,客气道哪里,这几千两银子,对王府也不过是毛毛雨,王府可以有百万亩良田,你不知道每年要收多少粮食和银钱上来吗?
小环确实不知道,她还在掰着手指头算呢,就听到外面钟琤道,出来驾车。
他听不下去了。
小环听不出来十一话语里背后的意思,可他却是知道的。十一是汝南人,当年汝南发大水,庄稼都被冲毁了,活下来的人都面临着粮食危机,成为流民。
他们一路从家乡感到汝南城,却又被人赶回家乡,眼看着家里人都快饿死,汝南王的人带来手令,可以给他们粮食,但要农民花钱买,如果没钱,就拿田地来补。
是以那次洪灾过后,无数人失去田地,成为汝南王的佃户。原本只用交朝廷的税,现在还要交王府的税
收,去九存一,留下的粮食哪里会够一家几口人吃的?
前后不过两三年,十一家里的人不是饿死就是累死,他也成了孤儿,沦落到杀手组织里。
因为小时候忍饥挨饿,十一身形不高,反而练就一身好轻功,最擅长下毒和偷窃。但在别的地方,就略逊一筹。
他此时对苏夷安说这些,心中未尝不曾有愤恨之心,可那恨也是迷茫的,该恨谁呢,恨老天爷发大水,还是别的?
钟琤只简短地说了些十一的过往,苏夷安一脸歉意,对着车外说道,是我爹对不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