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不到,不久前,因为一首《沧海一声笑》在青楼楚馆建立起来的大好名声,就是因为这个不靠谱的建议,将他寿王的额头上盖了一个大大的“禁”字。
寿王也变成了“兽王”
在往后的一大段时间内,他的名字在长安柳巷就是个人人唾弃的代名词儿
罗隐不愧是保持了二十多年才子名额的家伙,转眼间,就将第一首诗作了出来。
沈水良才食柏珍,
博山烟暖四海春。
怜君亦是无端物,
贪作馨香忘却身。
李元朗鼓掌,这首诗太应景儿了,而一旁观看品鉴的文坛耆老却有所争执,感觉这首似乎太过平白。
不过,几番争论下,因为他的字写得好,有了加分项,还是被大多数人认同,算作二十四幅墨宝之一。
李元朗命人将这副字用缠着红绸的竹竿高高挑起,立在四海楼大门外,供所有人鉴赏。
同时,也将一枚紫铜牌子用篆刀刻上罗隐的名字,送给了罗隐。
这一串动作马上刺激了所有人的创作热情,冥思苦想之后,不断有人写出良作,被高高挑在大门之外。
楼外围观的百姓一边看着高台上各种歌舞和唐时特有的戏剧曲目—弄参军,一边不断品评不断送出来的诗词,居然有了一种参加文会的错觉。
“寿王这花样是真不少啊,老夫算的开了眼了,就没见过如此标新立异的店家开业!”
“是啊,咱若不是早了些日子开了家饼
店,都想学着来一次了。”
“就你那破烂不足三丈宽的饼店,也配用上如此排场?笑掉老夫门牙”
你有门牙吗?
人们不断一轮之时,一名方脸白面,中年文士打扮的男子走到了签名台前,提笔写下“四十三”三个字。
而在他身边,就是一个粉雕玉彻的唇红少年。
只要不眼瞎,谁都知道这是个女孩儿。
高圆圆来了!
“大伯,那小无赖一看就不是好东西,您看看,那些歌姬,穿得都是什么?跳的舞也难看死了,就怕别人见不到她们胸前那二两肉!”
高祁溺爱地敲了一下她的脑袋,“我大唐民风本就如此,怎么以你这毛躁的性子,居然还有如此保守的心思?”
他看了看店前那些诗词,不由的点了点头,“还算不错,也没枉了这些人的名头,还有,今日是来道贺,你可莫要调皮捣乱,扫了寿王的面子,知道吗?”
高圆圆翻了翻眼睛,“只要他别招惹我”
话音刚落,就看到一个身穿黑底红披胡服的少年走了出来,手里还捧着一大摞硬纸片儿。
这少年一眼就看到了她,本能地迅速左右看了一眼,似乎正研究逃跑路线,但马上又镇定了下来。
“原来是高公,小王欢迎您莅临四海楼,快请到里面落座呃,还你这小高小姐,请!”
他对高祁施了一礼,眼睛却警惕地盯着高圆圆。
“殿下请便,老夫先随便看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