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王府西靠太极宫,正北隔着横街就是大明宫,算是整个长安最好的一处宅子。
不过此时唐朝的王爷们待遇可真不算太好。
按照当年李隆基定下的规矩,他只能住在骊山的十王宅中,如其他皇子们一般,像猪狗一样被圈养起来。
好吃好喝地让他们玩乐,但就是不给一丝一毫的官职。
目的很简单,就是怕哪天哪位王爷当腻味了,想当当皇帝过过瘾。
而他与李儇的关系在李儇还是普王的时候就好得不得了。
李儇一上位,没几天就把他从骊山接了出来,赏下这个距离大明宫最近的府邸,为的就是方便李元朗进宫陪他玩。
但即使这样,堂堂一品亲王,号称封邑三千户,实际的实邑才四百户,简直跟汉朝那些万户侯没法比。
按唐初亲王规制,他的府中不算家仆下人,单单是各种参军管事应该都不下十几人,拱卫王府的兵卒就达六七百人,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一座王府中有一千多人供他驱使是很正常的。
可现在,参军只有白横一人,兼着亲事府和账内府的典军,手下管着五十名府兵,这还是李儇特批的人数,不然一座王府的亲卫是不得超过十人的。
长史管事的也只有两人,加上府中厨子车夫,满打满算也就一百多人。
李儇私心照顾,又封了他幽州大都督等职位,吃着空饷,不然他都养不起这一百多口子。
他才一进府,就看到
门房里面坐着一名小黄门,正端着自己府上特产茶叶滋啦着。
已经李元朗回来了,马上颠颠儿地跑出来,先是行了一礼,然后笑道:“寿王殿下,陛下着奴婢通知您,七日后的朔望朝参需要您去参加。”
“哦?陛下没说是为什么吗?”
“这个奴婢就不知道了,”
李元朗点了点头,将这小黄门打发走后,就进了书房。
在一只隐藏很好的小柜子中取出一张较大卷轴,打开一看,里面全是朝中重要官员的名字,并用蛛网般的线条连在一起。
这正是朝中各个派别的关系图,每个名字旁边都有留白,为以后官职更换作出标注。
他仔细看了一眼关于高骈的那一路,然后在高逊的名字上画了一个圈儿。
“高逊,小字四十三郎,高骈长子,渝州、泸州节度使,心机深沉,颇通军政”
哎,看来比他的弟弟高丕难对付啊
唐朝的朝会除了每年元日和冬至日的大朝参,这每月两次的朔望朝参最为重要。
这一天不但上朝仪式极为隆重,整个在京九品以上的官员必须参加。
而皇帝只要不是有特殊原因,你就算是重感冒,也得拖着两管儿大鼻涕坐在龙椅上待着,直到朝会结束。
当然,这只是规定,历史上几年、几十年不上朝的皇帝也不是没有。
尤其是当下,朝规无常,李元朗作为一个闲散亲王,参不参加没人管你。
李儇倒是没什么病,
只不过前几天打马球摔了一跤,腿脚儿不算活络,此时正坐在龙椅上,与站在第一排靠后的李元朗对眼儿。
此时大理寺卿徐彦若正在翻前东南行营招讨草寇使宋威的老底儿,这老头就一个建议,东市口开刀问斩。
这个宋威几个月前在征讨王仙芝的时候,王仙芝都准备投降了,并派出两名得力将领与杨复光谈判。
接着这货因为贪功,想一举灭了对方,不给其投降的机会,在王仙芝的信使前往杨复光所在行营的半路上设伏,直接把信使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