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高耀晋就连忙点头同意了,天大的危机既然解决了,一切恢复安定,在辽阳多呆一会儿那自然没关系了。
于是整整二年没见面的一家人,终于能坐在一起,好好地畅饮一番,交流一番了。
看来这次他老爹兴致真的很好,包括高耀晋的小弟高耀明,还有他那位可怜的姐姐高月月,都被高邦佐一一找来……
然后在高邦佐的力主,和周氏的嫌弃下,都坐在了一起,好好地享受一下天伦之乐了。
并且对于此事,高邦佐只是知道个大概,对于如何说服那位拗经略的具体细节,还是不清楚的,于是一家人安心坐下之后,在他忍不住询问之后,高耀晋就是把事情说了一遍。
不过在此事说完之后,由此引起的反思,就让高耀晋必须要提一件事情了——那就是选择根据地的问题……是以沈阳为根据地,还是以山西老家为根据地了。
于是正在一家人就着从酒楼叫来的一桌酒菜,香喷喷的熏肉,熏鸡,乃至鸡鸭鱼肉,无所不有,正其乐融融的时候……
高耀晋就开口了,他对高邦佐道:“父亲大人,你应该还记得当初送我去沈阳从军时,我们作下的约定吧?而现在孩儿自思已经做到了,所以接下来想要返回老家发展——还望父亲大人首肯。”
这个选择,是高耀晋经过此次事件后得出的教训,因为他算是看出来了,再呆在辽东这个险地,一日三惊,那是自己给自己找罪受啊!
就以他为例,才穿越过来一个月都不到,就遭遇了二次生死危机的!
第一次是因为女真人攻打沈阳,他作为沈阳明军中的一员,既不能跑也不能躲,所以一直担惊受怕。
而等到沈阳城的危机好不容易挺过去了,却又换上袁应泰闹幺蛾子了!继续开始担惊受怕——小命再次受到严重威胁!
甚至还是危险程度一次比一次提高……就拿这次来说,不仅危急他个人,乃至连他全家全都包括在内的!所以这种风险程度,实在是奉陪不起了!
此外高耀晋想要返回老家的另一个理由是,因为他非常清楚辽镇之后的发展轨迹……现在才刚刚开始。
现在才是天启初年,而在之后的几年里,辽东经略还会像走马灯似的换上七八个人的!都跟儿戏似的。
这就好似后世的一个集团公司,如果公司董事长短短几个月就要换人,还是不停的换来换去的话,这个公司可以说没什么希望了。
而现在也是如此,在换来换去的这么多辽东经略中,除了已经下台的一个熊廷弼,还有几年后才能上台的一个孙承宗,这两人还算不错的之外,其余的都是清一色的庸才!都是误国殃民之辈啊!
甚至和那些人相比,袁应泰这个拗经略还不算是最差的。
例如举其中最奇葩的一个辽东经略薛国用……此人胆子比老鼠还小!一开始朝廷选他做辽东经略,下了旨意之后,这位死活不愿上任。
然后实在拖不下去之后,来到辽东上任没到一个月,就被老奴的兵锋所慑,活活吓死在了任上!
所以你说都是这种人当辽东经略,还是前赴后继的有五六人之多,辽事还能搞得好吗?
(当然这其中还夹杂有一个袁崇焕,不过此人身上的争议非常大,甚至直到后世还未定论……
因为他崛起之初的所作所为称得上英明,可等到当上了蓟辽督师后,却又显得非常呆笨,乃至是诡异。
所以高耀晋现在还不能判定他到底是个什么人……究竟是大奸似忠!还是大忠似奸!等到以后有机会接触后,再仔细看看吧,去掉他身上的那层层迷雾,好好看一看。)
当然去掉一个袁崇焕,还有最少五个辽东经略是混蛋!
所以一想到还会有这么多的误国殃民之辈,轮流登场,轮流来祸害辽东……高耀晋就是身上不寒而栗啊!咱奉陪不起了!
所以基于以上考虑,高耀晋还是决定返回老家发展……安全第一来发展,不要把自己的小命交在别人手上。
而听见高耀晋提到了这件事,高邦佐就是沉吟起来,没有马上回复……因为他知道这非常重要!
就他的本心来说,还是希望高耀晋能够留在辽东,好发挥更大作用的!就像这些天来的一连串组合拳……
连续二次创下沈阳大捷,并成功的规劝拗经略,那都是做的非常漂亮的!
甚至高邦佐为防止高耀晋过于骄傲,尾巴翘到天上,有些事情都没告诉他呢……
例如就在刚才,堂堂辽东巡按张铨在得知经略改变心意后,都狂喜的跑来兵备衙门找他庆祝的!
并声称他高邦佐这辈子对于朝廷最大的贡献……就是生了这个好儿子啊!(两人因为是同乡兼同僚,关系很好,所以说话比较随便)。
并且按照张铨的说法,都称赞高耀晋为辽东第一后起之秀!辽东之星呢!
当然这些话就被他闷在了肚子里,一个字没有透露的……年轻人正处在成长阶段,还是不宜捧得太高的呀,哈哈。
所以说,他是非常清楚高耀晋这次做出的贡献的,也希望他能留在辽东。
不过既然两人之前做了约定,晋儿又是完成得如此出色,他也没有毁约的理由。
于是高邦佐想了一会后,就是问道:“晋儿你返回老家之后,下一步是什么打算?是继续从军,为国出力?还是说就此撒手不管了,准备回去读书,以后走科举之路的?”
“那肯定是继续从军的呀!”高耀晋就是连忙道:“如今辽事不宁,奴贼猖獗,靠读书是平定不了辽事的,所以孩儿早就想好了,回去后还是投身军伍,投笔从戎!才能更好的为国出力!
然后他看了看老爹满意的脸色,继续说道:“当然投身军伍苦是苦了点,比不上读书清闲。”
“可就算孩儿想偷懒,有父亲大人您这样的光辉人物作为榜样,时时刻刻照亮孩儿前进的方向,孩儿我也必须紧紧跟上的呀!”
听见高耀晋说得如此让他舒心,又知道他的志向不改,哪怕是回到老家,依然是准备继续为国出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