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五十五章 这生意咱们不亏!

放牛喽!

伴着张老蔫儿悠长的声音,十几个村民,驱赶着九十多头奶牛,向村外的草甸子走去。

近百头牛走起来,那场面还是挺壮观的。

第一次放牛,大伙也都不大放心,所以多跟着一些人。

就连那群小娃子,都跟在牛屁股后面瞎哄哄。

刘青山闲着没事,也拿着根长柳条棍,像模像样地混在队伍里面。

万一奶牛不适应,开始跑路啥的,也好能撵回来。

不过这种担心显然有点多余,这些奶牛从小都在奶牛场,还是比较温顺的。

就是那十头大公牛,有点不大老实,总想往母牛跟前凑乎。

看样子,以后得分群,公母分开,要不然,这些大牤牛总得瑟。

张老蔫儿用鞭子驱赶着公牛,在他们这边,公牛一般被称为牤牛。

所以很多小孩子,都喜欢用牤子做小名儿,寓意是长得跟牛犊儿一样壮实。

比如夹皮沟的哭巴精二牤子,虽然是好哭了点,但长得确实壮。

不过有的公牛,牛脾气比较大,耕田拉车不听使唤,往往就会阉割。

这种牛,就叫犍牛,好像没有谁给自家的孩子用这个做小名的。

当然了,母牛也有别的称呼,这边通常叫羽牛。

有一句老话下羽牛,三年五个头儿。

大伙驱赶着牛群,也不着急,慢悠悠地往野外溜达。

放牛嘛,就要有耐心,要随着牛的性子,得人随着牛走,不能人赶着牛跑。

你们还真放啊?

老吕师傅见状,不由摇摇头,在他们那,奶牛基本上是生活在牛栏里的。

牛不都得放吗?

同样跟着一起去的老支书回问道。

吕师傅张张嘴,没想出来怎么辩驳。

老支书也就不再搭理吕师傅,在他看来,这种人把牲口当畜生看,跟他们就不是一路。

于是他转过头跟刘青山唠嗑子多出这么多奶牛,在你说的青储饲料下来之前,咱们的饲料不大够用啊?

刘青山也点点头,尤其是这两个月,青黄不接的,干草没储备,青草没露头,确实比较艰难。

这倒是个问题,当初购买奶牛的时候,没想到效率这么高,本来还以为,以现在的办事效率,怎么也得拖拖拉拉的一两个月,牛才能来的。

到时候草甸子有都是,别说百八十头的,就是几百头也没问题,只要适当配制一些精饲料就可以了。

想不到的是,乳品厂方面这么给力,这也是人缘太好带来的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