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月圆。
路上月光弥漫,辅上大户人家的灯笼,路面倒是清晰可见。
自从出了成都府,杨钊便上了来时的马车。
不同于早间,这一次有些醉意的章仇兼琼倒是亲自将杨钊送出来的。
许是杨钊画出来的大饼让章仇兼琼信了些许,态度也变了些。
也兴许是左右不过是几步路,拉拢一番也费不了什么力气,反正章仇兼琼是作出了一番姿态。
而出了成都府,听着咯噔咯噔的马蹄声,杨钊静静地坐在马车里头。
而赶车的不是别人,正是林瑜。
之前,杨钊与章仇兼琼一边喝酒一边闲聊,聊得很晚,时间早就过了宵禁。
不过,有着节度使府给出的令牌,他们回杨府的路上全程畅通无阻。
而坐在马车里的杨钊,靠着软垫正胡思乱想着。
对于唐玄宗李隆基的想法,全程靠编,甚至,还冒用了于大监跟杨宁的名头。
胆大包天,完全不足以形容杨钊的脑洞。
对于唐玄宗李隆基是支持边疆胡族将领提高地位与权力,还是反对这一点,杨钊觉得八二开。
其中缘由,他也想到了些。
如今的大唐,即使经历过武则天那大周的一番扶持寒门士子上位,又清洗了一波世家的力量,但世家还是占据整个朝堂大半的主力。
在武则天时期,寒门士子的确是寒门士子,但谁能保证寒门士子一辈子都寒门?
难道那些寒门士子不会生娃么?
娃生娃,不就是新的世家出现了么?
兴许李隆基也是考虑到不能让世家做大,选择提高边疆胡族实力与世家对抗。
但这一出戏,结果出乎意料的悲剧。
李隆基的谋划完全失败,安禄山史思明一票人一波跳反,直接把大唐盛世打入尘埃。
这就是典型的搬起石头把自个脚丫子给砸了。
保不准大唐诸多世家看着李隆基那娃子想作妖,直接配合了安禄山他们一波,使得李隆基只能满地乱窜。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种可能。
另一种可能,李隆基是反对的,完全是李林甫一人想法。
但这个想法,杨钊觉得可能性不大。
毕竟,没有李隆基同意,李林甫可不敢闹出这等事。
李林甫是什么人?
杨钊可是清清楚楚的,毕竟大唐掘墓人的名头可不小,杨钊了解杨国忠历史的时候怎么可能不看个清楚?
李林甫有两重身份。
第一重,他是一朝丞相。
第二重,他是皇族出生,长平王李叔良曾孙,从小就与李隆基一起长大,更是代表的是皇家的势力。
如果李隆基不信任李林甫,怎么可能会将李林甫扶到丞相位置。
所以,这事由李隆基反对这事的概率只有两成。
按照李隆基自己提出这个国策的推论,历史上很多事情就都能理得清了。
而杨钊故意误导章仇兼琼让他做出众叛亲离的决定,就是为了让章仇兼琼走投无路必须依靠他杨钊才能翻身。
皇帝想要让各地节度使增加权力,结果身为节度使的章仇兼琼自个提出要削弱,这叫哪门子事?
李隆基怎么可能不记恨章仇兼琼?
以后章仇兼琼怕是要吃不了兜着走!
只是剧本已经拟定好了,但人家会照着自己演下去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