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大贵,这里不错,没少花心思吧?”杨钊笑着问道。
听到杨钊问话,梁大贵连忙回复:“上官,这里并非小的建立,乃是贞观年间蜀王李恪出钱置办,原先并非驿站,后头蜀王被封为吴王,也就被我梁家盘下了,前前后后修了百十年,倒是也能一直用着。”
蜀王李恪?
这是谁?
杨钊又纳闷了。
还有,按理说一个驿站的驿长应该是官家的,怎么这梁大贵会自称小的?
还说是被他梁家盘下的,这又是怎么回事?
兴许,这些都是常识,所以杨钊没有寻根问底。
(唐朝驿站制度注:唐代在兵部以下设有驾部,专门负责管理全国的驿传工作。
以下各道由判官主持,各州由馆驿巡官或由兵曹、司兵参军兼管。
各县由县令综理,后来又专门派有‘馆驿使’,以加强对驿政的监督。
当时唐朝将全国的驿站都划分了等级,更是给予马匹和土地等来保证驿站的各项开支。
陆驿划为七等,水驿划为三等,水陆划为四等,各个等级都有相对应数量的马匹和土地。
开元年间,驿站已经铺满了整个大唐。
三十里设置一驿,这是规定。
当时,有二百六十所水驿,一千二百九十七所陆驿,八十六所水陆相兼功能的驿站。
而驿站管理人员一般由上级指派或富户承担。
这管理人员,就是所谓的驿长。
一般情况,上级指派的可能性不高,除非特殊情况,比如某一官员的亲戚想要讨个差事之类的。
当然,最多的还是让一些当地的富户来承担。
嗯!
这里就有个乐子了。
承包制,在大唐就出现了。
当然,驿长这位置也是有人竞争的,要么靠关系,要么靠投标塞钱。
富户竞选成功后,就可以拖家带口的住进驿站,来直接管理驿站。
管理驿站,是很有赚头的。
一方面,有钱赚。
另一方面,还能拉拢一些官员的关系。
有钱赚,又有关系网保护,往往一家子就继承了百十年。
至于驿站的功能,有些杂。
通讯功能:公文传递、烽驿传递、官报流通,都会通过驿站,当然,有些书信,也是通过驿站进行传送的。
交通功能:一些官员的吃用,送官员前往它地,贡品运输,等等)
虽然这蜀王李恪弄得院子不错,但杨钊一家子没有进屋。
反倒是整整齐齐地坐在小院里的石桌上。
看着裴柔跟杨暄有些不适应,杨钊对着梁大贵说道:“梁大贵,着人送些吃食来,再给将士们送些去,无需候着。”
“小的明白,这就去办。”梁大贵应完话,就去忙碌了。
见着梁大贵离去,杨钊看了眼在边上候着的林瑜,笑了笑,“老哥,坐下,莫要站着了。”
这石桌,有四个石凳子。
杨钊坐了一个,裴柔坐了一个,被杨宁疗伤过的杨暄坐了一个,倒是空着一个。
这会子,林瑜还在守着。
而那杨宁,这娃子属猴的,早就窜到哪里去不知道了。
“老爷,这不合规矩!”林瑜摇着头,不肯坐下。
“老哥,让你坐,你就坐,我杨钊就是一运气好些的粗人罢了,哪来这般多的规矩。”杨钊说完就拉了一把林瑜,让林瑜老老实实地坐在石凳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