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第一层防御,就是改良过后的电磁斥力场——或者称之为能量斥力场——初级能量护盾!
集群意识结合原来的电磁斥力场和能量装甲的能量场技术,成功开发出来了这种传说中的「能量护盾」!
这种能量护盾虽然没有想象中的那种绝对防护力,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能量和动能的攻击。
另外,因为这种能量护盾太过消耗能量了,再加上各自高耗能的武器、设备等。
集群意识为其配备了一座中型的可控核聚变反应炉,用于提供足够的能量。
在生物控制核心上,流星级有着一个超级核心用于控制、指挥,六个高级核心所组成的阵列用于辅助控制。
当然还有少不了的同等级的辅助用的光子计算机!
其它设备,如综合电磁探测系统、光学集成探测系统等,倒是没有多少的变化,就是更为先进了一些。
除此之外,流星级太空战舰搭载着的第二代的推进系统,确保其能够达到每秒一百五十公里!
如此强大的平台,除了用于太空作战,集群意识为其配有的超级核心,就是让其作为舰队指挥舰用的。
之前的才建造了两批、六艘的先行级小型太空战舰,当第一艘流星级中型太空战舰建造出来后,立即就有了维度般的差距。
没有办法,为了流星级战舰有着相应能力的小型战舰进行舰队作战,集群意识只能给先行级升级。
但是经过一番调整后,已经完全变了样的先行级也就不能再称之为「先行级」了。
集群意识给这种全面升级后的小型太空战舰取名为「陨星级」!
和之前的先行级相比,陨星级在体型上要长上不少,达到了二百二十米。
但宽度和高度却是降低了不少,最宽处只有四十四米、最高处也只有了二十七米。
除了体型上的变化,大致形状和武器的分布倒是没有多大的变化。
只不过舰艏的同轴武器从之前的百兆级聚能蓝色激光炮变成了一门小型的正电子炮。
另外,分布在舰艏靠后的上下两面的两门二百八十毫米口径的重接炮取代了之前的两座双联装二百一十毫米口径电磁轨道炮。
还有原来分布在战舰两舷的两座双联装的兆级红色激光炮,也变成两门十兆级的蓝色激光炮。
倒是导弹的垂直发射单元,从之前的两套一百单元变成了现在的两套九十六单元,减少了八个单元。
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暴雨系统,也取代了原来的近防—限制系统——数量从十六套减少到了六套。
暴雨系统的数量虽然要少了,但是实际上在防御和限制能力上还是有着不少增加的。
陨星级太空战舰的防御也是和流星级一样的搭配——第一层的能量护盾、第二层的能量装甲、第三层的复合装甲。
因为两种战舰的大小和能量供应的关系,防御方面在厚度和能级上是有所不及的。
控制核心方面,陨星级有着一个高级核心和六个中级核心所构成的控制阵列——辅助计算机还是少不了的!
动力方面,先行级原来的第二代可控核聚变反应炉完全足够使用了,只不过在最高速度上有所降低,每秒只有一百八十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