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能量,就是相当于一千万千瓦时、即三十六兆焦耳的能量。
然后每升一级,这个数字就增加一百倍。
这门同轴等离子炮的能量等级,准确的是达到了四点零一级——也就是相当于一颗千万吨级当量的氢弹爆炸后所释放的所有能量!
像是兆级红色激光炮、十兆级蓝色激光炮、百兆级聚能蓝色激光炮……这些刚刚达到一级、甚至都没有达到一级能量的武器,就只能这么进行衡量了。
另外,因为电子在原子中所占的质量比非常低,大约一千八百多分之一,然后根据湮灭反应的能量转换,能量其实远没有反物质实际释放出来的多。
所以在实际测试中,正电子的能量释放大约是反氢湮灭时的十分之一。
而小型正电子炮的威力一次大约发射出去的能量达到了百兆级,勉强达到了一点一级的威能。
中型的达到了千兆级,勉强达到了二级的威能……当用能量等级来计算的时候,小数点的区别可是非常大的!
而能量等级达到四级的等离子炮,其实就是将核聚变形成的高温等离子体用磁场给约束起来,然后通过一个磁场形成的“炮管”,将其发射出去。
只不过用作能源的是可控的核聚变,而作为武器的等离子炮,就是将不可控、快速反应的核聚变用强磁场给强行进行引导成等离子束——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算是可控!
也就是说,将氢弹引爆后的所有能量、物质一次性的给发射出去!
和氢弹相比,只不过一个是在目标上才爆炸,一个是先爆炸了再发射出去。
前者的优势在于成本低,而后者的优势就在于速度快——几近光速、和不可拦截性。
等离子炮其实集群意识早就想要使用的,但是因为技术的原因,其配套设施需要太大的空间。
——这也是因为集群意识在有了流星级太空战舰后计划着发展更大型太空战舰的原因之一。
除了这一门威力惊人的等离子炮外,卫星级太空战舰还配有了六座三联装大型正电子炮,每一门都达到了三级的威力。
这六座三联装、共计十八门的大型正电子炮,呈背负式的分布在战舰略微扁平的上下两面的“阶梯”上,每一面都有三座。
另外,还有六座三联装百兆级、也就是一级多的聚能蓝色激光炮,分布在了战舰两侧的“阶梯”上。
然后就是四座三联装三百六十毫米口径的重接炮,布设在了最为高宽的舰艉的推进器的前方,分布在四面。
而导弹方面,卫星级则有着四套垂发系统分布在舰舯。
上下两面宽一些的是两套六百单元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左右两舷较窄只有两套三百八十四单元导弹垂直发射系统
最后的武备就是三十九套暴雨系统分布在了战舰各处!
为了给这么多的武器供能,集群意识为其安置了一座大型的第二代可控核聚变反应炉,能在单位时间内提供五级的能量。
核心方面,有着三个超级核心所组成的指挥、控制阵列,和流星级一样的由六个高级核心所组成的辅助控制阵列,以及辅助光子计算机主机。
防御和设备倒是没有什么区别,就是能级、和装甲的厚度不一样而已。
虽然卫星级的体系庞大,但因为推进器和能量的供应跟得上,所以最高航速也是达到了和流星级一样的每秒一百五十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