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导弹垂发单元的边长都是一米,刚好能够装下一枚新式导弹。
以往的导弹,每个发射单元都是能够装下四枚的!
因此与其说是一枚大号的导弹,其实在武器理念上更符合「鱼雷」,因此集群意识将其称之为了「调制鱼雷」!
调制鱼雷的攻击方式非常的直接,就是凭借着其一定的防御力、以及更高的飞行速度,基本上就是以直线前进的。
当然,调制鱼雷也是有着一定的追踪和机动力的,只是在行动模式上相对简单而已。
为此,集群意识还以原有的等离子推进核导弹为基础,演化出来了一种「集群导弹」。
集群导弹,和集群意识的名字有些相似,同样的在攻击方面也是同样的相似。
集群导弹不是一枚,每个集群都是由十六枚聚变导弹所组成的。
这十六枚导弹是由一个垂直单元一次性发射出来的,然后在快速前进的过程中又内部的智能芯片进行编组,形成一个攻击集群。
每一个攻击导弹攻击集群内的导弹都会相互变换着攻击轨道,并在攻击的路途中进行灵活的无规律机动。
也就是将之前的聚变导弹进行了攻击机动化、智能化、快速化、小型化!
虽然在威力上当量减少了百分之二十,但在体型上却是减少了一半,要不然一个垂直单元也就装不下十六枚了。
在作战的时候,当集群导弹和调制鱼雷一起使用的时候,威力更是倍增。
想想看,当敌方的战舰在面对着炮火、炮弹洗礼的时候,既要面对非常危险而又挨抗的鱼雷,还要面对像是蜂群一样的集群导弹,不止是心理压力上的,还会一个不小心就此灭亡!
然后就是冲击类的实弹动能武器的升级,也就是重接炮的升级。
动能实弹类的武器,在星际中有着特别的地位,就是因为它们的超远程的射程——几近无限!
当炮弹出膛的瞬间,炮弹只有在遇到阻碍后才会停止!
不管这个阻碍是敌方的舰船,还是一个小行星,乃至于某一颗星球。
所以集群意识对于动能武器的发展,还是针对重接炮的功率、小型化、射速上的改进。
然后就是对于炮弹的改进了——分为了穿甲弹和最新的聚变弹。
穿甲弹就是改进了材料、提高了强度。
而聚变弹,其实就是将核聚变弹头变成了炮弹。
核聚变炮弹的当量因为体积的关系,没有导弹那么动辄上千万。
所以每一枚炮弹的当量只有十万吨级当量。
虽然当量小,但是架不住速度快、数量多啊!
十万吨的当量,换算成能量等级也是达到了一点一级。
当十万吨的炮弹以五级亚光速,也就是每秒十五万公里的速度冲击着对方。
自身的爆炸能量加上动能的威力,足以让敌人退避三舍了。
要是没有能量护盾和相应防御的阻挡,真挨上一两颗的结果也是不好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