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元拒退桓族五人后,迅速改组六卿r>
右师左师
司马司徒(华督之玄孙)
司城师司寇
新的内阁,戴族四席,桓族、庄族各一席,戴族人多势众,把持宋政大权。
反观桓族,先是偷鸡不成蚀把米,牺牲了荡氏。鱼石机关算尽,却输个精光,白白将地位权势拱手让人,连累桓族流落异国。好好一手牌,硬是打了个稀烂,怎能咽下这口气?于是去到楚国,五人便请求楚王助其入宋国执政,并承诺来日必有厚报。
有利可图,楚王很感兴趣。来不及谋划,晋楚爆发鄢陵之战。战役中,楚王不幸被射瞎眼睛,楚军兵败,此事只能暂缓。
后来,晋国发生内乱,三郤被杀,君主被弑。楚王瞅准时机,煽动郑国一道出兵,助五人进入宋国。
此时,晋国局势稳定,诸侯纷纷朝见,外交事务恢复如常,必定会清算这笔债。楚国当然不安。
至于为什么选择彭城?ashash地理老师还有五秒到达现场
原始社会末期,尧封彭祖于此地,建大彭氏国,始称彭城。春秋战国时,彭城属宋,后归楚,秦统一后设彭城县。
彭城即现在的江苏省徐州市,翻开地图便知此地的重要性ashash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带,华夏九州之一,自古便是南北通衢要道,兵家必争之地。
楚郑联军攻占此地并派兵戍守,其目的是将此地作为楚国与晋国争霸的据点。五人据彭城,即是楚国在宋国安插了五把匕首,如有必要,他们将成为楚国瓦解宋国,对抗晋国的种子兵。
另一方面,楚国占据彭城,吴国北上、晋国南下将会受阻,联吴制楚瞬间失效,所以楚国格外上心。
宋国很快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如果把华元为首的六卿称为政府军,鱼石五人则成了武装。仅凭五人及其亲兵,不足以对宋国合法政府构成威胁,可怕的是他们有郑国和楚国作后盾。如果不能及时清除,政府军地位岌岌可危。
楚郑联军攻占彭城后,宋国右师华元下令,命司马老佐和司徒华喜领兵攻打彭城。这时,戍守彭城的三百乘威力爆发,宋军不敌,司马老佐命丧此役,政府军狼狈撤退。
十一月,为防彭城失守,楚王命令尹子重率大军直奔宋国都城而来。宋国闻讯,举国战栗,执政华元亲自赴晋国求救。
接到宋国求援,晋君迅速召集八卿召开紧急军事会议。
今日命众位卿家前来,是为楚国讨伐宋国之事。这是新君继位后召开的第一场商讨对外作战的军事会议。此时的晋君,神情严肃,情绪难掩激动,声音微微有些颤抖。
彭城乃通衢要地,如被楚国霸占,对我国是大大的不利,必须出兵援宋。第一个发言的是栾黡。他自幼好武艺,嗜读兵书,熟知地理。宋国没来求救之前,听说楚国攻占彭城,他已提出要派兵支援。
不止要派兵,而且要派重兵。一举拿下彭城,粉碎楚国扶持宋国乱臣的阴谋,扬我晋威。下军将魏颉也赞成用兵,而且豪气干云,不出则已,出手便要一击即胜。
除了扬我国力之外,如能联合诸侯共同发兵,更是一举两得。作为新科卿家,赵武非常谨慎,斟酌了好一会才敢开口。
联合诸侯?晋君对此大感兴趣,依爱卿之言,联合哪些诸侯才好?
宋国与鲁国接壤,赵武不慌不忙道又与卫国、齐国相临。三国出兵宋国,交通便利,力小功大,理当借三国之力。
正是。智罃点头道郑国联手为难宋国,我国必须出手,给楚国以教训,令其不敢再把手伸向我国的盟国。同时ashash停顿片刻,他继续道扶植的是反对国君的势力,楚郑联军实则助纣为虐,祸乱他国,号召诸侯共同讨伐可说是名正言顺。一旦诸侯响应,即是对外宣告我国中原霸主地位不变,还能震慑楚国,感召郑国。上军佐士匄说道。
拿下彭城,宋国感激我国的救援,必会誓死归附我国。一旦宋国成为我国的忠实盟友,下一步我们就能专心对付郑国,心无旁骛。中军佐中行偃想得更远。
郑宋两国的归属是晋楚争霸的关键。一直以来,宋国都与晋国结盟,除非受到楚国威胁不得已转向。此时宋国处在危急之中,如果晋国能出手相救,不只是消除楚国威胁,更是助其驱逐潜在的执政威胁,执政者定是感恩戴德。宋国死心塌地,只剩下反复无常的郑国,对晋国自是有百利无一弊。
依众位爱卿之言,对宋出兵已是箭在弦上,不知韩元帅以为如何?晋君看着韩厥问道。他注意到,韩厥虽一直没发言,各卿说话时他都认真倾听,频频点头。这还不够,身为中军元帅,他的意见非常重要。
我国大局初定,楚国想借机讨便宜,一定不能让其得逞。一旦起势,宋国一失,中原便大势去矣。韩厥的一番话说得铿锵有力,所以,我国要想向中原诸侯宣誓主权,此役便是绝好的机会。顿了顿,环视众人,韩厥又道得人,必先勤之,成霸安强,自宋始矣。最后一段话掷地有声,晋君、智罃、赵武等人都跟着点头。
韩元帅所言极是。晋君很满意,他用力点头。各卿家既然意见统一,那就好办了,直接下命令即可。此次寡人将亲率众军出征,至于向诸侯请兵之事,就请下军副帅士将军代寡人前去。
末将遵命。士鲂大声应道。
主意已定,晋军整肃装备,厉兵秣马,挑选精兵良将,奔赴宋国解围。
很快,晋候率领的晋军离开国境,驻兵台谷,在靡角之谷与楚国大军相遇。晋军列队整理,士气高涨,将领不怒自威,人员自信从容,楚军不得已,只得避开晋军锋芒,走为上计。
十二月,经过多方奔走,晋国主盟的诸侯盟会在虚朾如期召开。前来与会的包括鲁国亚卿仲孙蔑、宋国国君平公、卫国国君献公、邾国国君宣公、齐国执政崔杼。各方聚首的目的只有一个ashash共同策划如何救援宋国。
盟会上,宋平公请求各诸侯国出兵支援宋国收复彭城,并且多次表示感激不尽。如得各路诸侯支持,再加实力强大的晋国,宋国对抗楚郑联军自是信心百倍。
第二年春,晋君命栾黡率领晋国下军及四队直奔彭城,中途又有四个小国ashash莒、滕、曹、薛闻讯赶来支援。就这样,九国联军浩浩荡荡赶到彭城。
楚军早已守候在城门前,却没料到大病初愈的晋国竟能纠合如此多的诸侯国。联军攻城之势如火如荼,加油声、呐喊声、厮杀声、击鼓声,响彻天空。经过一轮又一轮持续不懈的进攻,眼见城门马上就要失守,楚军首领令尹子反无奈之下只得宣布投降。
投降之后的楚军率领郑队一并离开彭城,彭城重新归于宋国国君治下。桓族五人被晋军擒获,晋君下令以叛国罪将五人迁于瓠丘。
彭城失而复得,宋国君臣对晋国感激万分。借晋国及诸侯联军之手,桓族势力几乎被连根拔起,只剩下向氏一支还活跃在晋国的政治舞台。庄族也仅占据六卿一席。宋国的政治权力被戴族牢牢把控。此后六十年,宋国的内阁都维持着戴族为主,桓族和庄族为辅的格局。戴族垄断权力的六十年里,宋国一直是晋国不离不弃的忠实盟友。
本站热门小说推荐
<ulcss="list-inline">
<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