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八章 小巷雨夜

陈平安站在椅子旁边,问道:“如果我们俩对上一个金丹境练气士,有胜算吗?”

“有,但是胜算不大。”陆台笑道,“几乎每一个金丹境修士,都是心性坚韧之辈,而且他们的术法神通层出不穷,所以我们只能跟他拼命,不然就会被他活活耗死。你应该知道吧,练气士的第九境金丹境,纯粹武夫的第七境,与之前的那些个境界相比,可以说是‘翻天覆地’。”

陈平安坐回椅子,摇头道:“我其实不太清楚,你给说道说道?”

陆台眼睛一亮:“给你讲了这些,能不能下次正式分赃的时候,少给你一百颗雪花钱?”

陈平安哭笑不得:“你还会在意一百颗雪花钱?”

陆台哈哈笑道:“我当然不在意这些雪花钱,我只是喜欢这种占便宜的感觉。”

陈平安伸出一只手,示意陆台可以挣钱了。

陆台心情大好,踢了靴子,在椅子上盘腿而坐,微笑道:“纯粹武夫六升七,被誉为‘覆地’。第七境御风境,能够使武夫像仙人那般御风远游,而且还使魂魄胆凝为一体。展现在武夫眼前的天地,就是另外一番光景了。

“至于练气士嘛,‘结成金丹客,方是我辈人’,这句金科玉律,几乎给人说烂了。其实真正的玄妙,在于结成金丹之前,修士运用术法神通时瓶颈很大,从他们开辟出几座气府,就可以大致推算出其储藏灵气的总数,他们与人对战,就像你陈平安花钱,总想省着点花。可结成金丹后,修士储藏灵气,不局限于有几座气府,而是如同富人造出了一个冰窖,酷暑犹可吃冰,更重要的是还能够临时跟天地借用灵气。长生桥长生桥,说了那么多,到底为何物?除了踏上修行,再就是为了能够跟天地相接,自身小洞天,天地大福地。”

陈平安听得认真用心。

陆台笑问道:“所以我们两个人打死了马万法这么多人,却未必能打赢一个金丹境修士。”

陈平安点点头:“原来如此。”

陆台一脸活见鬼的模样,疑惑道:“教你拳法、剑术和符箓的人,都不曾跟你说过这些?”

陈平安摇头道:“不教这些,传授我拳法的老人,只教我……”陈平安站起身,轻轻一拳递向雨幕,“要随手一拳,打退雨幕十丈百丈。”陈平安收起拳头,轻轻拧转手腕,如提笔画符,“要在笔端流泻符箓真意,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陈平安再虚握长剑,轻轻向前一挥,“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唯有一剑。”

陆台蜷缩在椅子上,双手笼袖,怔怔地看着对面屋檐下,那个跟平常不太一样的白袍少年,久久无言。

陈平安咧嘴一笑,拿了椅子就要回屋:“你也早点睡。”

陆台认真问道:“陈平安,拳、剑、符,这三者之间,如果只能选一样,你会选什么?”

陈平安愣在当场,这个问题还真没有想过。他思量片刻,回答道:“当初练拳,是为了延续寿命,算是我的立身之本,以后我还会一直练拳。如果活得够久,我希望我能够打上一千万拳,当然在这期间,我一定要跻身武道第七境。至于画符,只是保命的手段,我会顺其自然,不会钻进去太深。真正想要走得远的,还是……”陈平安伸出大拇指,指了指背后的那把剑,“练剑。”

陈平安神色平静,眼神坚毅:“我要成为一名剑仙,大剑仙!”

陆台歪着脑袋:“图什么呢?”

陈平安嘿嘿笑着,不说话,搬了椅子小跑回屋子,关门睡觉。

陆台翻了个白眼,他没了睡意,便百无聊赖地哼着乡谣小曲,最后干脆站起身,在椅子上缓缓起舞,大袖翻转如流水。舞毕,他坐回椅子,打着哈欠摇着扇子,时不时以手指掐诀推算运势,或者,把脑袋搁在椅子把手上,翻白眼吐舌头假装吊死鬼……就这么熬到了天亮。

陈平安按时起床,先去开门,收回了镇妖符,然后在屋檐下来来回回走桩练拳。

陆台瞥了眼陈平安的靴子:“回头给你找一双咱们仙家穿的,你就不用再担心雨雪天气。贵一点的,甚至可以水火不侵。”

陈平安没好气道:“要那玩意儿干啥,跟人打架还得担心靴子会不会破,多碍事,白白多了一件心事。”

陆台叹息道:“你就没有享福的命。”

陈平安问道:“昨夜后边没发生什么怪事吧?”

陆台点了点头:“还真有,好像飞鹰堡有人撞见鬼了。离着这边不算太远,双方大打出手,挺血腥的,不过没死人。”

陈平安想了想:“那咱们白天走动走动,看看能不能发现真相。心里有数之后,再确定要不要出手。”

陆台对此不置可否。

风水堪舆,寻龙点穴,奇门遁甲,医卜星相,他都挺擅长的。没办法,祖师爷赏饭吃,哪怕学得不用功,整天变着法子偷懒,可还是在同龄人当中一骑绝尘,这让他很烦恼啊。

陆台以三言两语,轻描淡写地概括了一场血腥厮杀。其实这场厮杀对于当时的局中人而言,远远没有这么轻松。

昨晚的雨幕中,有一个腰挂朴刀身穿黑衣的年轻人,与一个游历至此的道士结伴夜行。斗笠之下,一个慷慨赴死,一个忧心忡忡。

滂沱大雨转为软绵小雨后,两人走入一条巷弄,来到一栋荒废已久的破败屋舍前。

身披蓑衣的年轻道人脸色微白:“今夜的凶煞之气,格外重!”

肌肤微黑的年轻人手握朴刀,压低嗓音,咬牙切齿道:“再等下去,不知道要枉死多少人,拖不得了!”

这条巷子中的住客极少,稀稀疏疏三四户人家而已,多是上了岁数的孤寡老人,也不常与外边联系。飞鹰堡的习武子弟,比拼胆识的一种方式,就是挑一个深夜时分,尝试独自走过这条狭窄阴暗的巷弄。

这条巷子曾经有过一场血战。趁着老堡主刚刚去世,有一伙拉帮结派的仇人摸进飞鹰堡内,他们一个个手染鲜血,不是魔教高手就是邪路宗师,都是当年被老堡主打伤打残的各路江湖枭雄。

他们不小心泄露了风声,被早有准备的飞鹰堡瓮中捉鳖,堵在这条巷子里。那一场厮杀,血流满地,双方杀得人头滚滚而落,其中既有凶人头颅,也有飞鹰堡老一辈人的脑袋,遍地残肢断骸,几乎没有一具全尸。据说最后飞鹰堡的收尸之人,就没有一个不吐出胆汁的。

飞鹰堡是祖上阔过而家道中落的那种武林帮派,曾有长达百年的辉煌岁月。哪怕桓氏如今沉寂了数十年,飞鹰堡在沉香国江湖中的名气仍是不算小。尤其是已经过世的桓老爷子,德高望重,当初在江湖上赫赫有名,是朝野皆知的江湖豪杰。

只可惜这一代堡主桓阳的武道造诣平平无奇,未能撑起飞鹰堡的威名,而桓常年纪还轻,便有了当下青黄不接的惨淡格局。

可是随便翻翻老黄历,从桓老爷子再往上推两代人,飞鹰堡可以拎到台面上讲的东西,实在太多。所以偌大一座飞鹰堡,上上下下四百余人,都很自傲。

少堡主桓常,自幼就展现出出类拔萃的习武天赋,天生膂力惊人,他时常与那些名动江湖的少侠切磋过招,其招式可圈可点。而堡主千金桓淑,据说跟沉香国十大高手中某人的嫡长子,定了一桩娃娃亲,只等那个年轻人前来迎娶。

但飞鹰堡年轻一辈的领袖,不是桓常,而是一名外姓人——陶斜阳。他是堡主桓阳的嫡传弟子,从小跟随大管家何老先生学习儒家典籍和高深功夫,说起人缘,比少堡主桓常还要好。

陶斜阳古道热肠,在飞鹰堡有口皆碑,他性情开朗,好像天塌下都不怕。

上回进山入堡的一伙人,其为首宗师是大名鼎鼎的江湖豪侠,其中还有个被誉为仙子的漂亮女子,与陶斜阳关系极好,他们经常一起在飞鹰堡内外同行,她与陶斜阳喝着街边最便宜的酒水,也能笑靥如花。

陶斜阳最近几年已经开始帮着堡主和管家何崖打理飞鹰堡事务,接触到了许多内幕,日子过得并不轻松。八方客人,待人接物,需要滴水不漏,飞鹰堡祖辈遗留下来那一支支香火,不能让它们无声无息地灭了,得暗中续着香火情。跑京城,跑山头上的名门正派,跑大城池里的强横帮派,给豪门官邸送银子,跟郡城地头蛇笼络关系,都需要陶斜阳这个外姓人出面,所以陶斜阳的江湖见识和经验都很出众。